近日的「Big Brother」事件不但引起媒體部門對色情與暴力監管的關注,更引起了澳洲人們對社會道德風氣的擔憂。澳洲總理霍華德公眾批評「Big Brother」是「低級的」,而媒體監管部門已下令10頻道進行嚴格「自我監控」。事件更是上升到國際關注,相關報導出現在從倫敦到台北的報刊上。
根據上週末《澳洲人》一篇關於澳洲道德風氣的評論,講到澳洲社會道德風氣的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是Big Brother事件實在是超越了澳洲人容忍的限度。色情海報肆無忌憚地在澳洲的大街小巷亂貼,網上色情活動也得不到有效的監管,人們的生活已日趨粗糙,似乎正在宣傳享樂主義。
為什麼Big Brother得到多方關注呢?關鍵是它的風格-「真人秀」,參與者並不是演員而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參與者同居一處,話説是真實生活的寫照,其實只是一個人造的「封閉」式模擬環境,令人參與者錯覺那就是理想社會。
對短暫名利金錢的追求正是節目所設的陷阱,在這些無知的參與者的背後隱藏著不露面的掌權者,他們為參與者設下了成文的及不成文的「行為準則」,從而創造了這樣一個不真實的環境,讓他們放縱的「隨意」生活,無人應為他們的任何行為負上任何責任。為了讓觀眾大飽眼福,不被趕出比賽,他們可以違背意願「順從」Big Brother提出的無理要求。
上週一名只有22歲的青年Halliwell被要求強吻屋裏的每一位參與者,不管他們願不願意。當節目要求是,他們並沒有選擇的餘地。對於女參與者來説在這種環境下是極其危險的,因為隨時可令她們名節受損。
Big Brother是強大的賺錢工具。國際版權擁有者Endemol NV同時還擁有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Deal or No Deal and Extreme Makeover Home Edition的版權。2005年的全球總盈利達9億美元,與2004同期增長近5.8%。現在全球共有32個國家播放Big Brother。
到現在為止在波蘭播出的第二期Big Brother已有一名參與者被從進精神病院,葡萄牙第一輯的冠軍也曾多次試圖自殺。德國科學家説參與者極有機會患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