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信仰羣體的核心焦點應該是靈魂得救和傳福音,而不是選舉、制度改革或社會抗爭
Brother Nai
台灣Youtuber、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迺哥在YouTube頻道分享信仰和生活性思考。(圖:brothernai.com)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Youtuber、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迺哥)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政教分離:權力與信仰的平衡

莊迺民首先強調,「政教分離」是必要的。政府與宗教應該彼此獨立運作、互不干涉,這樣才能避免政府偏袒或打壓特定宗教,同時保障人民的信仰自由。

政府也不適宜設立國教,「如果政治取向被宗教操控,就可能重蹈歷史覆轍。」他以十字軍東徵為例,説明當教會掌握政治與軍事權力時,信仰很容易從「敬畏神」轉變為「征服與操控的工具」,最終導致血腥衝突,因此「政教合一」潛在風險。

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信仰與生活的平衡

馬太福音22章21節裡耶穌説:「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這段經文常被引用,作為信徒不宜參與政治的理由。莊迺民解釋,這段經文並非禁止基督徒參與政治,而是要區分「屬世權柄」與「屬靈權柄」的本質差異。

「耶穌沒有鼓勵信徒顛覆政權,也沒有要政權主導信仰,」莊迺民説,「但基督徒當然可以根據自己的信仰價值觀,參與公共政策討論。」他認為政教分離是「制度上的區分」,而非「信仰與生活的切割」,因此基督徒可以從政、參選,甚至在公共領域表達立場。

不過,他特別提醒教會應保持中立:「如果要讓政治人物進教會拉票,那就該公平對待所有政黨。如果只讓特定政黨或基督徒候選人進來,那就有失公允。」他説,目前還沒看過哪間教會容許所有立場不同的候選人來拉票,所以大家需要思考,基督徒政治人物是否就一定合神的心意。

作為信仰羣體——信仰應要高於政治

莊迺民坦言,許多教會禁止討論政治,主要是為了避免會眾分裂。他用比喻説:「你明明知道『加香菜派』和『不加香菜派』(「香菜」即芫茜)水火不容,還讓他們在教會裡辯論嗎? 這根本是自找麻煩!」同樣地,會友因政治立場爭執,甚至鬧得不歡而散。

他進一步指出,有些教會擔心牧師會將個人政治立場包裝成「神的話」傳遞給會眾,因此乾脆規定「不準討論政治」——尤其是禁止牧師在講台上涉及政治議題。莊迺民認為,這種做法雖有其考量,但真正的關鍵在於——信仰應要高於政治。

他説:「身為信仰羣體,我們的核心焦點應該是『靈魂得救』和『傳福音』,而不是選舉、制度改革或社會抗爭。」他以台灣為例,指出教會內可能有深綠、深藍等不同政治立場的信徒,但大家仍能相親相愛、和平共處——這正是基督教信仰的寶貴見證。

教會一切要從「愛」出發

莊迺民總結,教會並非完全不能討論政治,基督徒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但關鍵在於「彼此包容、理性交流」。他警告:「如果一間教會只容許一種政治立場的聲音,那其實是很可悲的。」
最後,他回到聖經的教導,耶穌的12個門徒中,也有政治立場截然不同的人,例如激進反抗羅馬統治奮鋭黨的西門和與羅馬政府合作的税吏馬太。但耶穌吩咐他們「要愛你的仇敵」。

「今天,我們在教會裡也該如此,不論對方支持哪個政黨,都要從『愛』出發。」他呼籲基督徒在這基礎上學習,讓教會成為真正彰顯基督愛與真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