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日,施逹基金會聯同教會更新運動、香港差傳工聯會和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於金巴崙長老會道顯堂舉辦祈禱分享會,約有250人參加,一同為亞洲海嘯災難的救援工作禱告。大會邀請了莫昭友醫生和陳念聰醫生擔任講員,表逹當地救援工作上的代禱需要,並有金巴崙長老會顧問牧師餘達心牧師分享信息。
於會中分享的莫醫生曾經擔任斯里蘭卡的醫療宣教工作。他分享説:「基督教團體的救援工作的動機及姿態要做得很明確,不要讓災民以為我們是想他改變信仰才幫助他們。」
他解釋説,因爲有的災民認為基督徒的幫助是收買人心的手段而不接受基督團體給他們的幫助。有的國家不喜歡基督徒,比如在斯里蘭卡是以佛教作爲國教,當地的佛教徒不喜歡基督徒傳福音,曾發生基督徒聚會的地方被人放火的事情,亦有人要求政府立例禁止國民改教。
莫醫生引用聖經學會的救援者的一封電郵,表逹當地救援工作上的代禱需要,也呼籲教會為聖經學會的救援者禱告。聖經學會於斯里蘭卡的會員也前往災區參予救援工作,他們當中有的本身也是這次災難的受害者,有的失去了家園和親人,但他們不顧自己,願意與災民一同面對艱難。莫醫生説:「他們身兼牧者、救援者和輔導員角色,承受極大的壓力,需要我們的禱告支持。」
另一位分享的嘉賓陳念聰醫生,他曾在阿富汗參與災後重建工作,他説,「比起一次性的救急物資,災難發生後的關心更為重要」,「不是我們一次性的給他一堆錢後他們就改變的,災難前幫助他們發展社區,災難後協助他們重建,這些才能讓人的心改變。災民看到救援者的愛心才會相信耶穌,獻上人的心比獻上錢更重要的」。
餘達心牧師分享信息時教導會眾怎樣禱告。他認爲基督徒首先要為自己禱告:「我們要祈求我們能明白神的旨意並以行動回應。我們不僅捐錢,而是要恆常的把地震的災民放在我們的生命中,盼望我們的生活方式有根本的改變,並且對差傳有新的領會,關心從來沒有關心過的斯里蘭卡。」
最後,禱祈會以各單位的代表領禱作結束。這次分享會的詳情將於本週內登於「教新」的網站。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