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同性恋浪潮讲座会"为大马基督徒拨开迷雾

对比以往社会视同性恋为禁忌,经过媒体的渲染下,如今人人皆挂在口边,仿佛不接受同性恋即属落伍。在面临同性恋浪潮的冲击之下,基督徒应该如何看待同性恋?吉隆坡福建堂适时回应此课题,于上周六举办《回应同性恋浪潮讲座会》,邀请黄多加牧师从后现代神学思潮来看同志解经、陈再明传道谈论同性恋的危机与契机、黄文光律师从法理学角度来看同性恋。

黄多加牧师表示,西方神学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在解释圣经方面以作者中心来到读者中心,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读者认为怎样才是重要的。因此,在这种后现代思潮的产生下,以此来解释圣经就出现了所谓的同志神学和同志教会。在DEREK BAILEY、ROBERT WOOD等,加上耶鲁大学教授发表的《基督教的容忍和同性恋》等著作,为同性恋开了一条路。

"它以人文学科、社会、哲学等方法论,配合读者的感受来赞成同性恋的行为。其实,背后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同性恋的合法性地位。"黄文光律师说。

黄牧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后现代特征即是接受不同的意见,缺乏绝对的真理,本质上而言就是怀疑主义。这些同志神学背后就是后现代主义,否定圣经的绝对性,颠复上帝造人的目的,意图颠覆社会争取同志合法地位。

在谈及同志教会,她反问"教会为何要接受和传统教会相反教导、奉淫乱的教会?"。被选召出来代表教会的群体,是圣洁的国度,有侧问"试问沉浸在淫乱中的人如何扮演神的神圣教会?"

她提出"窄门的挑战",教会存在后现代文化中,是否跟随著这个文化,还是勇于不同,分别为圣?

陈再明传道:华人文化的变迁,酝酿接受同性恋的环境

陈传道清楚指出,同性恋的产生,直接对以往坚持的传统婚姻观产生挑战。事实上,华人文化的改变使社会越来越接受同性恋。

华人文化的儒家思想中,谈及家庭中夫妻在角色上的分别,既男主内,女主外的情况,在现今的社会中逐渐瓦解。此外,儒家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认为血脉相传的重要性已不再被看重。过去若结婚无法拥有孩子,受到很大 的谴责,现在认为没有孩子也没关系的观念,为"同性婚姻"开了一条路,即使同性结合,无法繁衍后代也无关系。

以往,阴阳互补与儒学结合,产生男女不平等的观念遭到唾弃。现今讲究男女平权,不再提阴阳,进而不重视男女互补的孕峞A即使男与男,女与女也无所谓。加上媒体如华文报章的报道趋向,影响人们接纳同性恋者的性取向。

然而,同性恋的冲击也可视为是契机。陈传道认为,基督教神学可以帮助华文文化建立稳固的婚姻基础。他指出只是将"婚姻"置放在教牧学和辅导范围,致使其无缺乏稳扎的神学基础。

他说:"这是教会在过去两千年的缺失。神学家奥古斯汀在两性观念的消极、当时教会独身主义高涨等情况,婚姻的教导受到忽略,以致『婚姻神学』没有在系统神学中发展。"

"两性的基础要从创造来看。男女受同样神的形象被造,却是不一样的。了解两性的差异,才能谈两性婚姻的重要。"他补充。他提出当务之急是建立"婚姻神学",以面对除了酷儿神学以外的种种冲击。长远而言,这才是治本的方法,而非出现冲击后才急于应对。

他又指出:"任何异端的兴起,其实就是因为神学的缺失之下产生,可视为是弥补不足的契机。"

张文光律师:婚姻的善不在于性倾向

张律师谈论婚姻时表示:"婚姻的善是二人成为一体,这不是性倾向的问题,而是性行为。婚姻与性是分不开的,而性是为了完成婚姻的善,只有男女之间的结合才能成就婚姻。加上所谓的婚姻制度,即是能够操作的婚姻,是向生育敞开的。"

同性之间的性行为,不是完成婚姻的善而有的性行为,本质上不是婚姻。因为所成就的是快感,而非结合。

从法律来看,婚姻涉及遗产继承权、抚养权等一些问题。事实证明,健全的家庭才是抚育小孩最好的场所。如今在西方社会面对同性恋浪潮的冲击,迫使父母们不得不站出来对政府施压,保护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