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赴台灣的首位基督教宣教士、加拿大長老會宣教士馬偕所寫的《馬偕日記》首部完整中文譯本在台灣出版。《馬偕日記》從1871年11月馬偕搭美利堅號前往淡水,一直記到1901年2月他罹患喉癌為止,詳載其在台29年的傳教生涯。
馬偕不僅創辦北台灣基督教長老會,還創立淡水馬偕醫館(馬偕紀念醫院前身)、牛津學堂(真理大學前身)、淡水女學堂(淡江中學前身)等。
真理大學校史館館長黃奉銘表示,這部日記以英文撰寫,1996年馬偕的孫子將英文原本捐給台灣,由真理大學校史館典藏。二○○七年真理大學出版英文版日記,今年是馬偕赴台140年紀念,真理大學決定將完整日記手稿翻譯成中文出版。
一八九五年馬偕的好友麥唐納(J.A.MacDonald)將他的日記編選為 From Far Formosa出版,是西方世界初識台灣的一本書,五○年代台灣先後出版中譯本《台灣遙寄》、《台灣六記》,二○○七年重譯為《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此本完整版《馬偕日記》詳實呈現台灣在清朝與日本統治下的生活,藉由科學式的觀察和傳教士的熱情,成為珍貴史料。此書還附有64幅馬偕在台灣各處行旅的照片,為百年前的台灣留下珍貴的歷史畫面。
加拿大長老教會派遣廿二歲的馬偕到東方傳教,他先經香港、廣州等地,一八七一年底航抵高雄,隔年三月落腳淡水,傳教足跡踏遍北台灣,也遠至台南及宜蘭、花蓮等地的原住民部落。
馬偕與台灣女孩張聰明(本名「葱仔」)喜結連理,生下一子二女,兩個女兒也都嫁給台灣當地基督徒。他在日記中甚少提及家庭,最常著墨的是獨子偕叡廉,曾描寫兒子從香港讀書返台時,他在港邊等待的心情。偕叡廉後來創辦淡江中學。
張聰明是出身貧苦的童養媳,後來因匹配對象早夭而未婚,她嫁給馬偕後學會英語,積極配合馬偕的服侍。張聰明陪伴馬偕出訪各地,還去過印度、以色列、加拿大。她是牛津學堂開校時唯一女教師,見識遠超過同時代女性。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
-
中國家庭教會接收奉獻遭「詐騙罪」指控 引發國內外聯合聲援
近年來,中國多地家庭教會因接收信徒奉獻被當局以「詐騙罪」名義進行刑事指控。臨汾聖約家園教會成為最新的目標。2024年年底,教會成員、法律界人士及部分北美基督徒領袖聯合發布聲明,表示反對以「詐騙罪」名義迫害教會,呼籲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釋放被捕人員。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