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一大基督教研究組織Barna Research Group公佈一項調查報告。調查發現,雖然教會有鼓勵國民去教會,但仍有多達三分之一人口不去教會。
在過去五年間,去教會的人數未有增長過。相反,隨著人口增長,全國不去教會數目更以每年1百萬的增長率不斷遞增。調查對象全都是不去教會的人,當中有56%自認有基督教信仰,20%相信基督教以外的宗教,剩下的24%是無神論者和疑神論者(懷疑神存在的人)。所以,受訪者中多達76%有宗教信仰的。
這次調查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他們的信仰生活、信仰立場以及他們的信仰改變。
就信仰生活上,研查發現這批不去教會的人有一定的信仰生活。有五分一人在某特別的星期中會嬝疙t經;60%的人每星期禱告。有5%人在過去一年內曾經向未信主的人分享基督教信仰。
不去教會人士也有奉獻的習慣。接近1百萬名不去教會的人士有十分一奉獻的習慣。他們把每年全家收入十分之一損贈非牟利機關- 大多是與教會關系密切的國際服務社團。
此外,有40%人在某些特別月份中會關注基督教媒體,包括基督教電視台、電台、雜誌和網站。當中,有四分之一人跟朋友談及過有關如何實踐信仰的問題。
至於信仰的立場,研究組表示,在某些信仰問題上,不去教會的人士跟大部分美國人的信仰相似。但也有很大差異的地方。67%受訪者認為撒旦只是一個惡的象徵,並非實存。61%相信人多作好事就能進天國,51%認為耶穌也世時曾經犯罪。這些跟大部分美國人的信仰相似。
這些不去教會人士的信仰也有跟大部分美國人很差異的地方。75%不認為聖經的教導是全對無誤。56%不相信神的完美的。他們並不相信神是全知、全能的創造的一位,並至今仍然掌管世界。
此外,跟其他美國人相比,不去教會人士中較少人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的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調查也反映幾項趨勢,在受訪者中,那自稱為在政治上屬保守派與開放派之間的人比保守派和開放派都都更快離開教會。
調查也發現,相對年長的人,年青人更加抗拒教會生活。低下階層的人中不去教會的人士比率,比起知識分子中不去教會的比率還要高。研究組表示,這結果有點意料之外。
東北岸的不去教會率是42%,仍居全美最多不去教會人士地區排名中的榜首。
詳細的報告內容(英語)見於www.barna.org。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