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校园事工十周年回顾 盼与北美"互补互助"

欧洲校园事工活动照片。
欧洲校园事工活动照片。

"欧洲校园事工"伊始是为了回应欧洲各校大片学生的需要,十年间从拓荒、牧养、建立教会以至开始宣教事奉,三位总数超过两百岁的创办人在最近一期《大使命》双月刊中回顾了欧洲校园事工的发展,并探析未来发展可能的契机。

从"草创"到"本土化"的成长

从拓荒到落户德东这"属灵荒野",宣教士范大胜、钱致渝夫妇在2005年决定举家从底特律迁至德东,住在学生中间。他们联同吕考培牧师奔波于各个团契间,但因深感广大禾场的需要,五年后就在美国成立了跨教会的"欧洲校园事工"(Europe Campus Ministry, ECM)。十年间ECM集合了众教会的资源,藉著长宣短宣等带领超过100位来自北美的牧长信徒,同心建立学生事工,培养了当地本土的年青同工和毕业生。

同时针对留学生流动性大的问题,他们采取了"生养同步,『精耕』禾场"的方式,短时间内从全人关怀、传福音施洗,到初信造就、门徒训练,以及培养当地同工。2009年在德国注册成为法人标志著向本土化的发展。

团契日趋成熟,年青领袖成为合格的仆人牧者,而学成的毕业生也如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各处积极服侍教会,有的亦建立新的学生团契。他们更盼望在欧洲这片金黄禾场上,呼召更多本土青年全职事主。

欧洲北美同行"互补互助"

至今ECM成了一个紧密连接却分散在近十个城市的团契群。虽然各自有相当的独立性,但团契间同心合、互为肢体、资源分享,也在关怀、牧养、教导、传福音上互有联络。

他们表示,欧洲校园工场在拓荒、牧养和训练上有很大的需要,但也能提供资源,诸如当地经验、领路联络和本土同工的力量;而对一直扶持同行的北美教会也有会友磨练、宣教实习场所的需求。因此若能结合两者的所长和适当运用两者的资源,相信能使神的国度扩张,神国的子民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