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届天主教生命伦理研讨会近月举行,主题为"宁安善终金龄路:天主教的灵性回应",探讨长者的灵性需要、信仰和灵性的支援、如何舒缓现代老龄化的挑战、安宁善终的跨文化反思等问题。
"第8届天主教生命伦理研讨会"由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生命伦理资源中心、香港天主教教区生命伦理小组等机构举办,于6月25至26日在明爱专上学院演讲厅实体与网上同步进行。
汤嘉伟博士、郭少棠教授、吕志文神父于6月26日主持总结会时,简介各讲员在多场讲座的信息,有指到信徒需重新寻回信仰的核心,相信天主是为了甚么,谢建泉医生在讲座中指出有人以为信了教一定得救;陈志明神父则强调信徒宜反思信仰基础是否足够;关俊棠神父亦提到灵性怎样划到深处,信仰纵使有任何形式,最终还是信徒怎样与上主连结。在今天香港环境怎样去做?各人有不同的局限,长者有个人的文化与思想限制,生命回顾并非简单容易的事情,因此灵性的关顾并非抽象的概念,现实生活上找寻其中的力量。
在研讨会上,有讲员提出另一个概念,在香港急剧转变的社会需面对跨文化、追寻知识。香港广义基督徒占人口七分一,面对不同信仰或没有信仰的人,生命价值的追寻用甚么语言去沟通?例如50、60岁准备步入金龄的人士,面对多样的问题,如照顾年长的父母、年青的子女,藉著天主教的丰富资源跨界别、跨性别地去提供服,堂区的角色很重要来去落实工作,建议堂区作为单位延伸讨论该问题研,讨会之后将跟进包括研究和推广。
此外,长者怎样接受自己?林艾雯修女提出道谢、道我、道别、道歉来接受现况,鼓励大家帮助身边的长者如此这样行,而且寻回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