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0日獲得首屆「中華慈善獎」獎項的美國慈親基金會董事長、「太子行」創辦人楊應瑞,近日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楊應瑞作爲第一位得到中國政府许可在中國投資開辦孤兒院的基督徒慈善家,此次分享了他從前怎樣被其他基督徒的愛打動,又怎樣最終走上了同樣一條為別人發光發熱的道路。
「我在香港讀中學的時候,有一位從英國到香港來的女老師。她是華人,但是從小在英國長大的,只會講英語,就好像ABC(America-born-Chinese)——不,在英國生的,應該叫BBC(Britain-born-Chinese)。(笑)她籍著教書來傳教,總是非常關心我們,常常招待我們到她家裏。雖然我們語言不通,但透過她的生活,我很深地感受到基督徒的愛,」楊應瑞説。
這段經歷不僅讓楊應瑞成爲了基督徒,還在他的心裏留下一個信念,那就是在講福音之前,先要有愛心,別人看到你的愛心,才會有想來聼、來跟從的願望。帶著這個信念,他在1993年來到中國,收養了一名來自大陸的女兒。1994年,他成立「美國慈親基金會」,幫助更多的美國家庭領養中國孤兒。當他發現很多殘疾的孤兒無人願意收養時,1999年,他向中國政府提出自己出資建立一所孤兒院,專門收養0至6嵗的殘障兒童。
「當時政策是不许可孤兒院向外資開放的,」楊應瑞説。在那時的環境下,基督徒到中國去常常遭到懷疑的眼光:你會不會要來傳教?會不會想搞政治影響?開孤兒院,會不會給孤兒「洗腦」?楊應瑞花了六年時間,默默幫助社會裏誰也不願意接近的人,終於讓政府相信他所做的不是爲了錢,不是爲了政治,而是真正出於一顆愛心。
楊應瑞給中國政府帶來的這一番感動,為後來更多的海外基督教機構打開了道路:政府放鬆了最初的政策,讓海外機構也能進入中國,參與孤兒院的建立和管理。到今天,世界宣明會、角聲佈道團等大型基督教機構都紛紛在中國建立了兒童關懷事工。
「所以,我這次能夠得獎並不是因爲捐的錢多。在亞洲,在美國,肯定有比我捐得更多的。我感到他們給我這個獎,是因爲相信我做這些事真正出於愛心。」
隨著中國的開放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慈善事業捐款,楊應瑞也將目光投向一個新的領域:「現在我們和宣明會合作,訓練來自其他孤兒院的工作人員,這樣影響的範圍更大。因爲現在也有別的人可以捐錢,而比起硬件來,軟件更重要,這些培訓對他們各自的孤兒院都會有幫助。……先有一個model,一個看到外面的窗口,這樣從小城市來的工作人員也可以學到照顧兒童的愛心和方法。」
如今,很多海外基督教機構都得以進入開放的中國,與政府開展各種各樣的合作。楊應瑞對基督徒在中國開展慈善事業的意義又怎麽看呢?
「我一到中國去,就跟他們説,我是一個生意人,也是中國人,所以我想為中國貢獻。但是,我同時也是基督徒。我要讓他們知道,基督徒也可以愛中國。不是因爲有了西方的宗教思想就不愛中國。……我們在合作中,讓政府感到很comfortable,他們也開始認識到這種合作是很好的一件事。」
他又説,在中國做事情需要一些時間:「……基督徒來了中國,也守法。我們來是因爲神愛我們,我們想分享神的愛。……先做實際的事情,讓別人可以看到你的愛心,因爲我自己就是在這樣的經歷下信主的。我們有的同工離開香港,去大陸照顧一班沒有人要的小孩,這是為了什麽呢?別人這樣問的時候,你的回答會更有力。首先要成爲很好的見證,讓別人看見你就想知道,爲什麽你的生命與我不同。」
「中國政府都很清楚我們是基督徒。我們在天津的孤兒院『和平之君』,Prince of Peace,名字也是政府選的,」楊應瑞最後説。「越多基督徒在中國做慈善工作,政府就越會相信,我們是中國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