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0日获得首届"中华慈善奖"奖项的美国慈亲基金会董事长、"太子行"创办人杨应瑞,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杨应瑞作爲第一位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中国投资开办孤儿院的基督徒慈善家,此次分享了他从前怎样被其他基督徒的爱打动,又怎样最终走上了同样一条为别人发光发热的道路。
"我在香港读中学的时候,有一位从英国到香港来的女老师。她是华人,但是从小在英国长大的,只会讲英语,就好像ABC(America-born-Chinese)——不,在英国生的,应该叫BBC(Britain-born-Chinese)。(笑)她籍著教书来传教,总是非常关心我们,常常招待我们到她家里。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透过她的生活,我很深地感受到基督徒的爱,"杨应瑞说。
这段经历不仅让杨应瑞成爲了基督徒,还在他的心里留下一个信念,那就是在讲福音之前,先要有爱心,别人看到你的爱心,才会有想来聼、来跟从的愿望。带著这个信念,他在1993年来到中国,收养了一名来自大陆的女儿。1994年,他成立"美国慈亲基金会",帮助更多的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当他发现很多残疾的孤儿无人愿意收养时,1999年,他向中国政府提出自己出资建立一所孤儿院,专门收养0至6嵗的残障儿童。
"当时政策是不许可孤儿院向外资开放的,"杨应瑞说。在那时的环境下,基督徒到中国去常常遭到怀疑的眼光:你会不会要来传教?会不会想搞政治影响?开孤儿院,会不会给孤儿"洗脑"?杨应瑞花了六年时间,默默帮助社会里谁也不愿意接近的人,终于让政府相信他所做的不是爲了钱,不是爲了政治,而是真正出于一颗爱心。
杨应瑞给中国政府带来的这一番感动,为后来更多的海外基督教机构打开了道路:政府放松了最初的政策,让海外机构也能进入中国,参与孤儿院的建立和管理。到今天,世界宣明会、角声布道团等大型基督教机构都纷纷在中国建立了儿童关怀事工。
"所以,我这次能够得奖并不是因爲捐的钱多。在亚洲,在美国,肯定有比我捐得更多的。我感到他们给我这个奖,是因爲相信我做这些事真正出于爱心。"
随著中国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慈善事业捐款,杨应瑞也将目光投向一个新的领域:"现在我们和宣明会合作,训练来自其他孤儿院的工作人员,这样影响的范围更大。因爲现在也有别的人可以捐钱,而比起硬件来,软件更重要,这些培训对他们各自的孤儿院都会有帮助。……先有一个model,一个看到外面的窗口,这样从小城市来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学到照顾儿童的爱心和方法。"
如今,很多海外基督教机构都得以进入开放的中国,与政府开展各种各样的合作。杨应瑞对基督徒在中国开展慈善事业的意义又怎麽看呢?
"我一到中国去,就跟他们说,我是一个生意人,也是中国人,所以我想为中国贡献。但是,我同时也是基督徒。我要让他们知道,基督徒也可以爱中国。不是因爲有了西方的宗教思想就不爱中国。……我们在合作中,让政府感到很comfortable,他们也开始认识到这种合作是很好的一件事。"
他又说,在中国做事情需要一些时间:"……基督徒来了中国,也守法。我们来是因爲神爱我们,我们想分享神的爱。……先做实际的事情,让别人可以看到你的爱心,因爲我自己就是在这样的经历下信主的。我们有的同工离开香港,去大陆照顾一班没有人要的小孩,这是为了什麽呢?别人这样问的时候,你的回答会更有力。首先要成爲很好的见证,让别人看见你就想知道,爲什麽你的生命与我不同。"
"中国政府都很清楚我们是基督徒。我们在天津的孤儿院『和平之君』,Prince of Peace,名字也是政府选的,"杨应瑞最后说。"越多基督徒在中国做慈善工作,政府就越会相信,我们是中国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