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0日,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舉行「有Feel也有view」論壇。FES希望藉著是次論壇,讓香港的教牧能檢視牧養的基礎,幫助青年人真正建立聖經的世界觀,回應社會的沖擊。
FES總幹事劉國華認為,感覺和趣味在信仰中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基督徒要把房子盖在磐石上,紮根在神的話語中,以聆聽和實踐聖經為基礎。他説,近年,教會有很多專為年青人而設的培訓事工,參加崇拜的年青人也有增多,敬拜形式也越來越豐富,這些都是好的,但不能忽略信仰的本質。特別是剛踏入職場的年青人,他們會面對倫理的爭紮和社會的沖擊,需要聖經的世界觀支撐和指引他們。
當日,由「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戴耀廷先生談「世界觀之爭戰」;「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關啟文博士談「理性和感性之間尋求靈性的整合」;FES副總幹事陳華恩先生談「建立聖經世界觀」,最後由禮賢會香港堂傳道同工梁錦華先生作回應。
戴耀廷説,教會僅僅為信眾禱告是不足夠的,因爲信徒面對從世界而來的沖擊,教會需要回應,幫助他們建立聖經的世界觀。
陳華恩就提出幾個建立聖經世界觀的方法。他強調信徒要多讀經,並要逹到通曉的地步,而且要有系統的讀。此外,他認為舊約充滿著上帝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看法,建議信徒多讀舊約。
梁錦華先生回應時強調,教會有權威以聖經引導社會看世界。「如果我們真的帶著關心他們的心給這些年青人講,而又講得有道理,他們會接受的。」他表示,教會需要教導他們尊重聖經,以聖經的角度理解歷史,讓他們明白立約,救贖和拯救等核心問題。
會後,劉國華向本報記者表示,面對香港這個多元化和容納性高的城市,很多人認同同性戀和賭博等,因爲他們認爲這不影響社會的發展。他説,「基督徒有責任把我們認為的真理宣告,並且希望能夠影響這個世界。有人説,基督徒很麻煩,什麼都反對。但聖經告訢我們要作盬作光,光不是藏在鬥底下。在追求和睦的同時,我們也要有鮮明的對比。我們不可為了表面的和睦而失去應該有的價值觀。」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