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拿马举行的第三届"基督超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会上,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休主教华勇博士发出强烈呼吁,敦促全球南方教会领袖承担全球宣教使命的领导责任,并建立不受西方神学主导或财务依赖的真正伙伴关系。这场会议紧接2025年COMIBAM宣教大会之后举行,吸引了来自亚非拉多国的教会领袖参与。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承担:全球南方教会的时代使命
华勇主教在开幕主题演讲(4月27日)中指出,随著基督教重心南移,全球南方教会必须从"宣教的接受者"转变为"宣教的主导者"。这位曾任马来西亚神学院院长的资深牧者强调:"如果我们真心希望在多数世界内部及与西方教会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COALA,能够坚定地说:这是我们所需要做的方向。"
COALA运动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全球南方宣教领袖间的协作,推动亚非拉教会在完成大使命中发挥积极作用。
"COALA 2.0仅是起点,未来任重道远"
华勇特别回顾了去年在曼谷COALA 2.0会议通过的宣言文件。他提醒与会者:"这份文件应当被视为一个开端,而非终点。我们面前还有许多重要工作。"
他警告说,如果缺乏清晰的议程和优先次序,COALA可能会陷入"混乱与松散"的危险。为此,他建议未来几次会议应当聚焦于"系统性地阐明"该运动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实施路径。
六大挑战:全球南方教会亟待突破
华勇系统性地剖析了多数世界教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 使命主权的转移:历史上西方教会承担了主要宣教责任,但如今重心已经转移。"我们如何帮助多数世界教会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使命承担者?"
- 从边缘到中心:他引用《使徒行传》的模式指出,现代宣教往往从权力中心流向边缘地带,但圣经展现的却是从边缘进入中心的路径。
- 破除"受援心态":许多教会仍存在依赖心理,需要建立"凭信心前行"的宣教观,相信上帝的供应必与顺服相伴。
- 警惕金钱的扭曲:无论是来自西方还是本地的资金,都可能使宣教偏离正确方向。
- 建立南方教会间的伙伴关系:全球南方教会应当加强彼此间的合作,而非仅仅著眼于与西方教会的关系。
- 与西方建立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双方需要建立在谦卑与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新型合作关系。
回归使徒时代的宣教模式
华勇特别强调应当回归《使徒行传》所展现的宣教模式。他指出:"使徒教会最核心的特质在于对圣灵引导和能力的全然依赖。而现代宣教却常常倚重人的计划、方法和资源。"
他警告说,"除非我们重新找回这个模式,否则我们的建造终将徒劳。"
对西方教会的善意提醒
在谈到与西方教会的关系时,华勇提出了几点重要观察:
- 西方神学的文化局限性:尽管标榜普世性,但西方神学深受启蒙运动和现代性假设的影响。
- 对全球南方教会的忽视:即使在西方学术界,对亚非拉教会蓬勃发展的现像也缺乏足够关注。
- 管理型宣教学的偏差:过度强调组织规划,却忽略了属灵层面的依靠。
- 隐性的支配心态:尽管多数西方同工心怀善意,但结构性不平等仍然存在。
全球南方教会的自省
华勇也诚恳地指出全球南方教会自身的问题:
- 神学思想的西方框架束缚:多数世界的神学教育仍然深受西方影响。他分享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例子:一位北印度学生想研究当地百年复兴历史,却被东南亚的神学院劝阻。
- 人才流失的危机:最优秀的年轻人多选择进入医学、工程或商界,而非投身神学或宣教领域。
- 警惕"反向优越感":不应当因为西方教会的衰落就产生轻视态度,而应当视他们为信仰旅程中的伙伴。
共建关键力量
华勇强调,COALA必须成为一个关键平台,让全球南方领袖能够:
- 互相鼓励支持
- 分享真知灼见
- 增强神学自信
- 培育平等伙伴关系
"独行快,众行远,"他说,"当我们同心合一,就能互相保护免入误区,并激发更大的勇气。"
历史性的呼召仍在回响
在结束演讲时,华勇分享了一个感人回忆:1979年,著名神学家约翰·斯托得邀请他参加伦敦的一个会议。斯托得当时说:"随著西方教会持续衰落,我们期待多数世界能够回应马其顿的呼声。"
"46年过去了,"华勇深情地说,"这个呼召今天依然有效。问题是:我们准备好回应了吗?"(资料来源:Christian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