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会创办人戴德生在扬州创建的基督教堂旧址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教界与社会有心人士呼吁当地政府尽快采取修缮措施,恢复其昔日风貌。
戴德生于满清同治五年位于皮市街147-149号创建的耶稣堂是扬州最早的一座基督教礼拜堂,也是戴德生的故居,后成为扬州市级文保单位。然而因年久失修,教堂旧址墙体严重坍塌,岌岌可危。
据《扬州时报》消息,教堂旧址杂草丛生,破碎瓦砾散落四处,小楼东面近三分之一部分外墙整体脱落
,当年神圣的基督教堂荡然无存,萧条场景令人心痛。
两座小危楼中的一栋西侧数间房屋因风吹日晒,年久失修,墙体严重坍塌、梁柱袒露、屋簷空洞,小楼一侧难遮风雨,另一侧仍有人居住,走廊晾晒著居民生活用品,安全隐患令人堪忧。
在两楼之间,有一处面积约有300平方米的小院子,据住户介绍,院子中间曾诮酗p礼拜堂,在礼拜堂的南北两面各有侧门,可以通到南北两楼。戴德生故居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人占用,小礼拜堂因失火焚毁,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在南楼一间房间里礼拜。
据扬州市教会负责人朱明华表示,戴德生留在皮市街的这处故居建筑面积为698平方米,长年缺少修缮,经风雨侵蚀后早已成了危房,虽然相关部门早已对房内住户下发了危房通知书,可如今房内还有人员居住。
她还称戴德生故居具有不可低估的文物价值,而戴德生对扬州的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迹,呼吁当地政府尽早修缮这一市级文物,使其发挥其历史作用和旅游、文化价值。
戴德生的尸骨虽然安葬在镇江,但他的活动足迹大部分留在扬州。上世纪末,他的后人如戴继宗牧师等曾不惧路途遥远,专程到扬州寻访先祖的足迹。在皮市街的这处故居前,戴德生的后人因房子的破败心酸不已,并留下了希望早日恢复故居风貌的愿望。
据悉,戴德生定居在香港的后人手中还持有一些戴德生生前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一些手迹资料等。朱明华表示,如果戴德生故居能够恢复,后人愿意无偿将文物捐献,为戴德生故居增添重量级馆藏。
戴德生扬州基督教堂旧址摇摇欲坠 亟待修缮
田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