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消息】面對台灣大量的愛心資源即將投入四川賑災工作,勵馨基金會高呼政府應以「救災人才優先入川」為原則,讓台灣民間專業進入震災區較比大筆資金匯入來得重要。
勵馨認為,四川震災目前最需要的是醫療、社工、諮商、建構組合屋、乾淨水資源的專業人力,新政府馬蕭團隊應展現新政府上台後的執行力,積極與對岸協商,展現台灣「軟實力」,協助台灣民間專業人力入川。
以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為例,初期的救災工作,必須是專業人力從事有計畫、有目標的「搶救」,既是與時間賽跑,第一時間如何令專業人力資源運用最得宜,其實是主要考驗;搶救之後才是更緊密規畫和周延配套的「賑災」、「重建」工作,愛心化成大量金錢資源,就如同賑災物資大量集中卻不能有效及時配發到災民手中一般,不僅不能解決困境,反如頓時湧現的洪水,不能灌溉,反成災難。
勵馨呼籲政府以「一日捐」名義募集資金廿億元,應適時適度地挹注台灣民間組織入川貢獻專業,一方面更務實地面對大陸對台灣「官方」金援的政治敏感,避免因政治而帶來的框限,同時令台灣豐沛的民間力量能真正得到這筆官方資金的幫助,順利入川以提供當地最迫切的需要。
勵馨表示,「發生震災如同作戰,必須憑恃的是專業,我們可以理解台灣民眾匯集愛心的積極度和急切感,但也要大聲疾呼,救人救災要倚靠的是長期持續的專業能量建構,我們不願意見到若干媒體、特別是部分大陸網民,將捐款類同『愛心』,在網路上『比大小』,這種廉價的愛心,非但不能有助於救災,反而混淆了價值觀。」
勵馨也憂心強調「送愛心到災區」為名的善款募集,顯然對台灣社福資源帶來排擠效應。部分便利超商和國內非營利組織合作的零錢箱募集活動叫停,轉而為川震募款,諸多社福公益團體也預見到今年「寒冷的冬季」。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