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揭跨性别产业内幕:超人类主义、企业政治利益合作圈

Jennifer Bilek
深度调查记者詹妮弗·比莱克(Jennifer Bilek)的新作——《变性人、跨性别人士、超人类:来自第十一个小时》(Transsexual Transgender Transhuman: Dispatches from The 11th Hour)(图:Spinifex Press)

一篇深度报道揭示,美国富商和企业在推动跨性别产业的背后,可能暗藏著一个更大的动力——推进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以及无穷的经济利益。

人权机构Mercator近期引用知名调查记者詹妮弗·比莱克(Jennifer Bilek)新书《变性人、跨性别人士、超人类:来自第十一小时的报道》(Transsexual Transgender Transhuman: Dispatches from The 11th Hour),剖析这一令人警醒的趋势。

比莱克多年致力追踪性别工业的资金来源,她透露了过去几十年来,一个由矽谷超级富豪、医疗巨头和金融大亨组成集团,正系统性地资助跨性别运动,目的或是为了引入更深层次的"超人类"技术,从而开发庞大的跨性别产业经济巿场,从中得益。

比莱克指出,变性主义已经不只限于个人的身体自主的革命,而是已转身变成新生殖性别商品化产业,将人类的生殖和性别商品化,让人类不再受生物学根源及与环境的联系,简化为医学技术范畴之事。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人能超越性别身份"的说法甚至开始塑造下一代。酷儿理论提出一切可改变,无论是性别、性向或身份都可随意改变。他们利用孩子的弱点,塑造孩子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年轻人则被灌输只要获得"跨性别"一词所制造的身份,他们就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缓解身心的分离感。

她认为,这一切不是纯粹的性别意识议程下的社会变化,更是一场以人权运动为幌子、实为由经济利益驱动的科技变革。包括欧盟、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等的总统,管理荷里活影业和大多数电视、出版和社交媒体公司等最具影响力者铺天盖地的宣传说,变性人是世界上最被边缘化、最受压迫,因受诽谤而沉默的群体,但但事实是,在许多西方国家,这种所谓"被边缘化"群体有巨大的影响力。

报导中提到,许多资助当今跨性别风潮的大型企业和金融公司在全球医疗产业和大型制药公司中都有经济利益。这些资金支持跨性别医疗服务、荷尔蒙药物和手术,甚至针对儿童的性别转换疗程。变性人可说是最方便、最庞大的潜在巿场,因为一名孩子一旦开始使用荷尔蒙抑制剂等药物意图改变性征,几乎等于一生受困要在这"变性工业"持续支付庞大费用——这会包括变性手术及其相关辅助医疗药物,或一旦他们后悔割掉乳房,亦有帮助他们减轻变性手术影响的大量药物、或因出现严重临床抑郁症状而使用的药物等。

比莱克估计,到2030年,全球跨性别伪医疗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00亿美元之巨。据估计,在美国就有70万儿童被诱导接受变性治疗,诱导方式包括被灌输跨性别理论,使他们成为跨性别科技巿场的潜在客户。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产业被指在推动一个"超人类"的未来——利用先进技术,让人类的身体和性别不再受传统限制。她指出,这是一个由资本操控的循环:企业捐款给支持跨性别倡议者、倡议者要求政客制定支持跨性别的政策、政客放松管制医疗规范及容许学校进行更多跨性别宣传,企业因此获得更多利润,如此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在跨性别倡议运动、贪婪的跨性别友善医疗基金和左翼政客之间形成一个合作圈。

但情况是,真正的变性人数不多,所以必须被人为地"制造"出来,如此一个全新的"巿场种子"被种下的话,大企业就得到一个暴利的机会。

比莱克还揭露,像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BlackRock(BLK)如何资助名为Daylight(已告失败)的"酷儿信用卡",让跨性别人士背上巨额债务,用来支付切割生殖器官手术、人工授精等等大量疗程。她观察得出结论:性别认同意识形态在政治上与商业并无二致,跨性别工业综合体只是一种"误导性的道德营销策略",让一切听起来合情、合理、合法。

她预视,未来的医疗科技可能让人决定以各种从未想像过的方式改变自己的人类身体,——包括无限的性别选择和身体改造,并美其名为"选择生活方式"。由此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进入了原本无法进入的领域──人类身体。而无限的"性别光谱"则开拓出无限的巿场可能性。

比莱克警告,除了跨性别主义,超人类主义亦是需要关注的课题。

(内容综合自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美国记者揭富商注资跨性别主义内幕 背后或有更大的阴谋——超人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