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全球化趨勢下的中國教會 探究未來發展

ChinaChurch.
復興的中國教會。
在中國大陸事奉的林大衞弟兄在最新一期《大使命》雙月刊發文,探討中國教會在全球化趨勢之下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

文章指出,在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的今天,中國教會也需要思考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在普世宣教中的使命及責任,透過宣教訓練發展全人、全教會及全球性的參與。

文章從全球視野的擴張、國度心胸的重建、屬靈遺產的傳承、家庭教會的發展、整合反思的深化、支援系統的設置等方面,分析中國教會在面對未來的宣教事奉所實際面對的機會和挑戰,以思考其當有的宣教訓練議題和當有的宣教士關注及素質培育。

全球視野的擴張

作者認為,中國在政治、經濟領域已經日益參與到全球化的平台當中。而中國教會卻沒有跟上全球化的發展,依舊停留在自我狹小的圈子裏,這也侷限了中國教會在全球宣教影響的力度。

若要擴張中國教會的全球視野,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突破:

1,領袖訓練:為適應全球化趨勢帶來的影響和要求,在傳統神學教育和領袖培訓課程中,需要加入關於全球化和全球化發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教會的影響,預備將來的教會領袖幫助教會有一個寬闊的視野。

2,網際網路的聯結:中國教會需要透過媒體、網路,參與全球基督教界對神學、社會關注、文化內涵等方面的互動和探討,期待中國教會能夠出現有全球影響力的相關文章和著作。

3,宣教實習的伴隨:鼓勵中國基督徒到海外參與宣教諮詢會議、研討會等,通過實地觀摩,擴大視野,體驗跨文化的經歷。

此外,中國教會也可以與海外宣教機構配搭,制定一、兩年的宣教實習,由資深宣教同工或機構同工伴隨,幫助新進宣教士更快投入宣教工場。

國度心胸的重建

文章提出,由於中國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環境變動,中國人(包括基督徒在內)的自我定位,身份認同也隨之起伏不定。中國信徒需要超越這些歷史和環境的影響,建立正確、健康的國度觀。

對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議:在身份認定上,需要處理內在身份的優越或自卑,重新認定自己身為上帝子民的身份;由於歷史因素導致的破碎創傷的心靈,需要在基督裏得到醫治,生命得到重整、人際得到和好,福音才能完整地傳遞見證;在國度觀念方面,當地上的身份和天上的身份衝突時,應以永恆的國度為依歸。

整合反思的深化

由於中國教育模式的影響,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侷限、封閉。

作者認為,中國宣教士在進入宣教工場前必須強化批判性的思維,以能夠更深、更廣、更敏鋭和更整全看待事務和處理人際關係。另外宣教士在宣教工場,需要有對宣教成果的神學性的反省,反思生命深度紮根,不能只停留在人數的增長。

在城市化的發展和全球化的影響下,社會結構更加多元複雜。宣教士也需要因應不同的處境,作出合理、彈性的調整。

支援系統的建設

作者展望中國教會將來會大量差派宣教士,這也要求中國教會需要對這大量的需要作出有效支援。

作者認為,中國教會在參考西方教會和亞洲(韓國)教會的宣教支援系統之前,應該首先建構屬合乎聖經的理念和價值,從而產生機構文化。比如財政運作和機構對金錢的看法,決定了機構如何籌集、預算、分配和使用金錢資源。

他還提出,機構應根據其異象和使命來設置組織和架構,從而有效支持、結合、聯繫不同的部門和事工發展。

另外,教會網路的發展可以提高差派效率,優化資源。而在中國的政治處境下,如何建立教會網路,值得深思。

作者在提醒中國教會因應全球化趨勢,積極思考尋求改變的同時,也肯定了中國教會原有的美好傳統,鼓勵中國教會在新時代的挑戰和衝擊之下持守傳承。

中國教會在苦難中練就了三個重要的信仰基礎:十架信息的基要真理;苦難神學 ——在苦難中專一仰望基督,為主受苦的單純心志,過簡樸生活;生命侍奉——時刻以上帝的心意為心意,常常在上帝的恩典和愛中順服信靠上帝主權。

上個世紀70-90年代,中國家庭教會有如初期教會的經歷:在受限制和逼迫的環境中,仍舊為主作見證,彼此團契相較,在最原始的關係裏跟隨主;化整為零,向外發展,廣傳福音;有聖靈裏的合一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