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在哪些國家更容易被認同?皮尤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民調揭示,愈富有、愈世俗的國家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也愈高。
皮尤於3月2日到5月1日期間對全球39個國家的3,7000多人進行了隨機訪問。皮尤公佈結果表示,「美、歐盟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區普遍接受同性戀,但回教國家、非洲、亞洲部分地區和俄羅斯對同性戀普遍排斥。」
該調查也發現,對同性戀的接受在那些宗教並非人們生活中心的國家特別廣泛,在世界上最富有的一些國家中也是如此。而形成對比的是,那些宗教水平高且更貧窮的國家,很少有人認為同性戀應該被社會接納。
例如加拿大、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西方宗教沒落的發達國家的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社會應該接受同性戀,而黎巴嫩、埃及、肯尼亞和烏幹達的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社會不應該接受同性戀。
在接受調查的所有國家中,西班牙是接受同性戀程度最高的國家,88%的人説接受,11%的人説不接受。對同性戀接受程度最低的國家是尼日利亞,98%的人説不接受,接受的人只佔1%。
儘管民調總結出國家的宗教水平和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之間有這種聯繫,但也有一些特例,例如俄羅斯和中國,巴西與菲律賓。
「俄羅斯和中國的宗教覆盖率較低,按理説對同性戀的寬容度應該更高才對。但只有16%的俄羅斯人和21%的中國人説接受同性戀,」皮尤論壇稱。「相反地,巴西和菲律賓的宗教人口比例較高,但他們對同性戀的接受度比很多人預想的要高。」
迄今全球一共有15個給同性婚姻立法的國家,荷蘭首當其衝,第十五個是法國。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