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亞方舟》是爛片?可圈可點之佳作?

noah-movie.
好萊塢大片《挪亞方舟》叫座不叫好,遭到很多教牧領袖口誅筆伐,被批將舊約改得面目全非。但也有基督徒學者分析該片仍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值得仔細回味。

《舉目》雜誌近日刊登王星然影評《挪亞方舟》(簡稱《挪亞》)的文章,深入探討這部充滿爭議的史詩鉅製究竟是一無是處的大爛片?還是有思想深度的佳作?

《挪亞》不少細節與聖經有明顯出入而冒犯很多牧者與信徒。但王星然卻不以為然,並反問道:「為什麼基督徒認為好萊塢應該拍一部讓我們爽的電影?」

在他看來,整部作品其實有许多很深刻的思想,是值得信徒花點時間來討論的。甚至在某種層面上講,這部能引起一定信仰反思的電影竟出自非基督徒導演之手,還是多少要給點掌聲鼓勵的。

人人都是罪人,挪亞也不例外

王星然分享戲中令他震撼無比的一幕情節。「挪亞潛入敵人的世界,觀眾藉著他的眼睛,看見什麼叫作《創世記》第6章裡所描述的『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導演戴倫把那個弱肉強食,你爭我奪的人類社會,拍得很露骨,很有説服力……忽然間,其中一個作惡的人回過頭來,挪亞嚇得倒抽一口涼氣,上帝讓他看見那個作惡的人竟是他自己!」

在他看來,導演想藉這一幕傳達:所有的人都罪惡淊天,天理難容,甚至包括挪亞自己。因此,上帝毀滅這個惡貫滿惡盈的世界,絕對是一場公義的審判。

電影中的挪亞很清楚:「上帝之所以揀選他,非因他道德完美,乃是有任務要給他──保護整艘船的動物,在新時代來臨時生命得以延續,而當使命完成,挪亞一家就可以養老以終了,他們也不會有後代,到時人類一族就按著上帝的公義審判全都死光,罪的工價乃是死!」

電影裡的挪亞壓抑、憤怒、不安,看起來就像是個有躁鬱症的病人。他指出,挪亞方舟從來就不是某些兒童主日學所描繪的「卡娃伊」動物園,它也絕非快樂逍遙的加勒比海愛之船七日遊。

挪亞面對的是空前絕後的種族滅絕和大屠殺,一整個世代就要在他眼前消失,其內心之巨大衝擊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這給了導演一個盡情發揮操作的空間。

影片中的挪亞之「冒犯」

挪亞遭到家人的不滿、抱怨與指責。家人批評挪亞鐵石心腸,「只要扔一根繩子到船外,就可以救幾條將要溺斃的生命,為什麼狠心見死不救?」這抗議聲似乎合情合理,反倒顯得上帝冷酷無情。

家人也很不理解既然上帝拯救挪亞一家人,為何還讓他們在洪水後,絕子絕孫含恨而終?王星然評論説,從人的角度來看,都覺得自己挺不錯的、配活著、配得救,子孫延綿不絕,挪亞家人的想法。

「但電影裡的挪亞有不同的看見,他知道所有人都得罪了上帝,沒有人配活著,洪水審判的時刻到了!聖潔公義的上帝怎能容忍罪惡繼續蔓延?」他説。

因此兒子媳婦與挪亞敵對,連妻子也不理解他。可見挪亞為了「順服上帝」,成就上帝的「義」,付上很大的代價。

電影也為聖經沒有記載的部份提供了一個無限想像的空間:活到九百多歲的挪亞為何只生了三個兒子?為什麼除了閃、含、雅弗,洪水後挪亞再無子嗣?是因為妻子與他交惡從此形同陌路嗎?還是兒女們讓他太失望,所幸不生了?為什麼洪水後的挪亞赤身醉酒?他們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內心有太多的痛苦和糾結,家中無人可傾訴嗎?

電影裡挪亞的「義行」不僅冒犯了他的家人,更直接冒犯了買票進場的基督徒。「在戲院裡,看到一個十分陌生的挪亞,為了成就上帝的『義』」,為了讓人類一族徹底滅絕,竟然瘋狂到要去殺嬰,義人與喪心病狂只一線之隔?雖然,劇情安排最後挪亞放下了屠刀,選擇了愛與憐恤,但這場痛苦掙扎的天人交戰,究竟是太扯太反動的劇情?還是合理的其情可憫?這實在讓觀眾傷透了腦筋。」他説。

王星然進一步表示,很多人心中對聖經偉人早有定見,其優質形像不容污衊,習慣性地把聖經人物看得太過簡單平面化,「彷彿聖徒在信仰上從來不掙扎,心理從來不衝突,成長過程從來沒缺陷,都不會和家人有矛盾,他們總是家庭和樂,美滿健康的典範。」

因此,對他而言,《挪亞》註定成為冒犯基督徒的電影,不單是因為這部電影部分情節與聖經記載有所出入,更是因為導演和編劇在他們的狂野想像中,「把聖經裡的信心偉人拉下寶座,變成了會痛苦掙扎,會誤判情勢,有血有肉的凡人。」
《挪亞》最大遺憾與值得喝彩之處

王星然引經據典表示,聖經提到挪亞的「義」,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他「與神同行」,挪亞與上帝有很親密的關係,「他的義是一種來自關係的義」。

但令他遺憾的是,導演對挪亞與上帝親密關係的部分毫無發揮,「上帝在整部電影裡是一個很糢糊的概念,祂遠離塵世,不發一語,只透過夢向人説話,祂的存在十分單薄,我認為這是全劇最大的遺憾。」

不過讓他慶倖的是,「電影裡的挪亞很清楚自己是罪人,導演並沒有把他塑造成一個道德高超的完人,挪亞得救非因道德上的義,不是因為他積了善行配得救贖,這樣的處理值得喝釆。」

鏡頭下的挪亞,一方面對於彰顯上帝的公義是那樣的熱心,幾乎到了瘋狂徧執的地步;但另一方面,在面臨大義滅親的天人交戰時,他痛苦地向上帝雙手一攤,承認無能為力。

這也與導演對「義」的理解不謀而合:「義就是公義與憐憫的完美平衡,當人想要堅持秉行絕對的義,必然帶來無盡的痛苦。」

面對公義,怎能談憐憫?王星然表示這是千古難題,對挪亞而言太沉重。然而矛盾的是,「冰冷而嚴峻的公義,若沒有憐憫與慈愛的平衡,就無法真正成就上帝的義。」在他看來,一個非基督徒導演,能有這種體會和見識,值得給他拍拍手。

最後,王星然總結説,古往今來,只有耶穌才真正地成就了上帝的義,慈愛與公義看似形同水火,卻能在恩典的十字架上完美交會。

他還説,「基督受難成就神的義,比起戴倫導演的挪亞掙扎殺嬰更加瘋狂、更加荒謬,其驚人的程度何止千萬倍?」希望在受難節期看《挪亞》這部電影,能再次思考那為自己在十架上受苦的基督。
  •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萊塢明星分享洛杉磯大火動態 表示「我們信靠上帝」

    好萊塢明星克裡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磯附近的野火發生後首次回到家中,並於1月22日更新了災後動態。這位直言不諱的基督徒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感謝大家的禱告和支持。他表示,盡管損失慘重,但「我們堅韌,並且信靠上帝,把這一切視為一種祝福。」

  • 帶著「重刑犯身分」就職的總統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