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引發北非和中東穆斯林抗議行動的一部電影《穆斯林的無知》(Innocence of Muslims)出自美國洛杉磯,令人關注南加州當地基督徒和穆斯林的關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發表了專題文章,揭露近幾年來兩個宗教社區之間的關係漸趨緊張。
南加州洛杉磯及橙縣以東的地區一向有「加州聖經帶」之稱,但近年來一個又一個新的清真寺在東部山谷較為偏遠的地區和小城鎮裡冒起,並沒有遇到任何顯著的攔阻。《華爾街日報》報導,其實在南加州開始出現少许反穆斯林的情感,有一個包括福音派基督徒、少數科普特派基督徒或埃及基督徒、以及阿拉伯基督徒的反穆斯運動。暫時仍不清楚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各各他浸信會(Calvary Baptist Church)的牧師威廉‧瑞琪(William Rench),並沒有被標籤屬於任何一個反穆斯林團體。他告訴《華爾街日報》,穆斯林對該影片的暴力反應使他更加擔心穆斯林。
「數以千計的視頻和電影冒犯和攻擊基督教,而基督徒並沒有像伊斯蘭教國家的穆斯林的反應。」瑞琪説,「如果他們對我的信仰説褻瀆和粗魯的東西,我也沒打算報復或殺害任何人。」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瑞琪和隔壁穆斯林集會的領袖有良好的關係,並且認為對方的信仰是屬於「比較自由、温和的伊斯蘭教」。
製作《穆斯林的無知》的是居於洛杉磯喜瑞都(Cerritos)55歲的業餘人士納庫拉‧ 巴塞利‧納庫拉(Nakoula Basseley Nakoula)。
美國的科普特教會已正式公開譴責《穆斯林的無知》一片。埃及的基督教教派和中東的很多信徒也在國際方面的公共聲明上強烈地反對該片。南加州安那罕市(Anaheim)聖瑪麗及聖韋雷科普特東正教會(St. Mary & St. Verena Coptic Orthodox Church)的神父約瑟夫‧布勒斯(Joseph Boules)説:「該影片內容很不恰當,令人咋舌,並且該影片的拍攝者並沒有得到教會的允许。」
布勒斯表示,他擔心穆斯林會報復在埃及的基督徒,而不是在美國的基督徒。
《穆斯林的無知》一片把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穆德描寫成一個沉溺於女色的人,並且把跟隨他的人描寫成是愚蠢的暴徒。該影片把穆罕穆德拍成同性戀和戀童癖,並且用妙語侮辱穆斯林。穆斯林本身認為以任何方式描述他們的先知是非常冒犯性的行為,再加上《穆斯林的無知》一片裡的描述,激怒了原來就是一觸即發的伊斯蘭激進分子。
星期六上午,洛杉磯警長處表示,納庫拉已在洛杉磯自願接受了聯邦緩刑官的訪問,他沒有被逮捕或扣留。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