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私營監獄以基督教精神助犯人歸正

「我們要用基督徒的服務和獻身精神來幫助犯人在上帝的愛與正義中改變自己的生活。通過犯人內心世界的改變來有效減少再犯,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好的私營矯正場所之一 」——這是韓國一傢俬營監獄的目標。

據法制網獲悉,中國立法學會副會長劉仁文博士在韓國比較刑事法學會的安排下,於8月19日參觀了收首爾一傢俬營監獄——希望矯正所。正值週六犯人休息時間,監獄方不接受參觀,但樂意地向來訪者介紹了監獄的相關信息。

劉仁文在《法制日報》上介紹,這傢俬營監獄的正式名稱叫「希望矯正所」,是由韓國一家基督教基金會建立的,於2010年開始運行。其實早在1995年,這家基金會就成立了推動監獄私營化的委員會。他們當時的目的是改變官方監獄偏重報應的改造模式,主張以基督教精神為理念,更多地關注犯人的內心變化。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韓國官方監獄人滿為患,政府財力又捉襟見肘,客觀上為私營監獄的誕生提供了條件。1999年,韓國的立法機關通過了有關私營監獄的法案。2003年,按照相關法案,韓國法務部與基金會簽訂了協議書,授權基金會建造和運營一所監獄。隨後,一家財團通過教會向該基金會捐款300億韓元,解決了監獄建築經費問題。希望矯正所2008年開始動工,歷時兩年,2010年竣工後開始運營。

目前,「希望矯正所」共有職員120人,雖然他們的工資大約只相當於國立監獄的90%,這裏的犯人工資卻高於國立監獄將近一倍,一般國立監獄的犯人每個月的工資大約12至13萬韓元(一萬韓元約相當於人民幣55元),「希望矯正所」的犯人工資則每個月25萬韓元。其實,監獄給每個犯人每個月的撥款高達50萬韓元,還有一半是用於犯人的教育改造等。

矯正所實行所長(監獄長)負責制,規模是關押300人(現有303人),到這裏來服刑的犯人必須具備一些先決條件,如不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人、不能是毒品犯罪者、也不能是有組織的暴力犯罪者,只能是20至60歲之間的男性犯人,剩餘刑期在1年以上7年以下等。符合條件的犯人可以提出申請,由矯正所組織「面試」後決定是否「錄取」。截至2012年8月16日,從「希望矯正所」釋放出去的犯人總計有89人,其中期滿釋放的23人,假釋63人,特赦3人,沒有出現過再犯。

矯正所特別重視犯人內心改變與修復,下設六個部門:一般事務、安全、教育與康復、訓練與工作、管理、醫療。為入獄人員設計了一整套從開始監獄生活到社會安置的教育和訓練措施:首先是兩個禮拜的適應期,然後是6個月的人格訓練和教育強化期,接著是修復訓練,包括職業培訓、內部就業、文憑學習以及宗教、文化和業餘活動,再往後是釋放前的準備、教育和培訓,最後是釋放後的安置。

第一階段為適應期。做茶話會歡迎新入獄人員,相關人員向新成員介紹矯正所,也瞭解新成員人格特徵,針對每個人的內心改變和修復所需確立下一步的計劃。

第二階段進入「內心改變期」,大體包括:以每個犯人的人格特徵為基礎,進行多種教育規劃;設置為期6個月的精讀課程,每門課程一年講兩次;課程一共有15門,10門必修,5門選修。這些課程包括內心思過、藝術療法、音樂療法、手鈴樂隊、親情學校、小組討論、做禮拜、聽演講、勵誌等。

第三階段是修復訓練,包括職業技能培訓、計算機網絡學習、文憑學習、資格考試等。矯正所還與相關機構簽訂了就業協議書。

第四階段是釋放前的準備。在出獄前3個月,犯人要進行以下內容的教育:釋放後的社交生活、勞務、態度、禮節、觀測旅行(如社區活動中心)、諮詢服務、專門的演講會和研討會等。

第五階段是釋放後的管理和支持。在服刑期滿的犯人要釋放的前一天,矯正所所長和職員們會與其舉行一個茶話會,互相話別。釋放當日,犯人的家屬來到矯正所,再為其舉行一個告別儀式。

「希望矯正所」的理念是:我們要用基督徒的服務和獻身精神來幫助犯人在上帝的愛與正義中改變自己的生活。通過犯人內心世界的改變來有效減少再犯,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好的私營矯正場所之一。我們祈禱並致力於這樣一個目標的實現。

劉仁文博士表示,「希望矯正所」的理念引發了參觀團隊人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