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琐记

作者:敬群牧师

(一)宇宙发烧
假如人的身体发烧,岂不是健康亮起了红灯呢?
去年冬天,温度偏高,普通人并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美国的气象专家报道说:

因为人类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原子弹、化学杀虫剂、垃圾、砍伐森林…...这种种的因素,使自然失去了和谐。

前几年,在TV.上听到一位专家魏尔生(R. Wilson)指出说:"二十一世纪,温度会比过去增加一度。二十二世纪,预测会增加一度半。"这种宇宙发烧的现象,海洋与河流的水蒸发随著也增加,豪雨、大雪造成的灾害也就愈来愈严重。

试想,温度一度又一度的增高,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如何能适应呢?自然的灾害愈来愈多,人的生存受到威胁,人类的末日岂不就来临了么?

医治人的疾病容易,医治宇宙,这不是一件人力容易办到的事。人原来以为破坏自然没有关系,想不到会带来那么可怕的后果!借以类推,不要以为破坏别人没有关系。古人云:"恶有恶报",有一天报应临头的时候,那是更加可怕的!

(二)真笑、假笑
现代心理学认为--笑是良药。中国古谚:"笑一笑,少一少"根据医学一个人开怀大笑的时候,身体的机能就会产生荷尔蒙。而且免疫系统在笑的时候,也会产生更大的能这是何等奇妙的一件事!

在美国,大多数人都生活很紧张,心情沈重。如何能笑得出来呢?一天,与一位有专门知识的护士闲谈。她告诉我说:"真笑、假笑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为神经没有分辨真假的能力。"当我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深深思考。忽然我想起拨电话,人用手指或是把原子笔倒过来用另一端拨号码同样可以拨通。同样一个人无论是真笑假笑,甚至是苦笑,对身体同样会得到益处。

所罗门曾经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这与中国古谚对照,真是中外同出一源,"笑"与"喜乐"是健康之道,科学倡明的今日,这一健康之道,人也不能提出异议、推翻。

笑吧!倘若不能真笑,早晨起来对著镜子假笑。如果不能假笑,苦笑又有何妨?

(三)学习飞鸟
范仲淹这位宋代才高志远的学者,他是为"忧天下而忧"。这与一般常人为著个人的得失而忧显然是不同的。由此可知,人性都有忧的倾向。

有一次,我听到一位教育家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家庭主妇,常担心小偷来偷东西。

一天晚上,小偷真的来了,她丈夫看见那小偷,对他说,"请你坐下等一等,让我太太来看看你,她想你已经想了十三年!"

这一幽默的故事,说明"愁绪日冥冥",颇难脱离。记得有一次我去以色列国,站在加利利的一座山上,据说那是在一千九百多年以前,耶稣曾经向那些在生活中挣扎的群众讲道的地方:"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

这一段话,耶稣教人学习飞鸟。一个忧虑的人据医药报道会危害肝、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甚至关节炎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如果要避免这些危害健康的病因,学习飞鸟,生活肯定会轻松起来!

(四)哲学家的比喻
那天在Joy ST.换车时,走出车厢,看见一对夫妇,男的是白人,女的是黑人。他们带著两个七、八岁的孩子,也在同一站下车,无意中看见那白人小孩子拉著他的白爸爸的手,黑小孩拉著他黑妈妈的手。他们长于同一家庭,也是生于同一父母,想不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对自己的认同就有那么显著的不同。

德国有一位哲学家史宾汉耳(SCHOPENHAUER)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种族问题,犹如豪猪在寒冷的冬天,大家拥挤在一起。在孤寂的寒夜,挤在一起的结果,自然彼此可以得到温煖。然而,挤得愈近,彼此就会刺痛,而且受伤,纠缠也就愈多。终于彼此又分离。各自守护自己,在酷寒的夜里,在地球上冻死了。

史氏这一段话,教人看到种族问题,"近之"或"疏之"都产生不良的后果。这实在是非常棘手的 问题。可惜,哲学家只能加以解释,却不能给予解决问题的途径。

(五)车厢内的两个镜头
纽约的地下电车,有时在车厢中,会遇到乞丐向人伸手讨钱。最煞风景的,是一浑身臭味的人,站在你面前,踟蹰不前。那令人窒息的味儿,如烟弥漫不散,遇到这种情况,真是非常尴尬!

最近,我发现在车厢的广告栏内,选录美国著名诗人的短诗贴在广告栏内,有一次,我读到一首诗,内容是说一个静寂的夜里,树叶不摇动,鸟儿也都睡著了……唯有猫头鹰的双眸中黑夜中眨动。

在同一列车上,在那么令人不快的凄凉的镜头,也有那么生动可爱的诗。从车厢中所见到的,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缩影。有痛苦的一面,也有快乐的一面。人自己有权选择,而不是让环境来束缚你自己。

(六)诗与口号
前几天,在车厢内又读到了一首关于雪的诗,我也注意到作者是史蒂夫(STEVECROW)其中一段是这样写:

雪是天地的呼吸,
雪花纷飞
上升、环飞、旋转而又倾斜,
给人难忘的舞姿!

对照这些诗句与平日所见的下雪的景象,觉得诗人所描绘的既真切而又富于情致。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慰!

我非常欣赏选贴车厢中的诗。藉著这些诗,无形中提高了人们的情操,诗,肯定是比"口号"或是"标语"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何况,那些诗的杰作中都包涵著人生的哲理呢?这使我想起,一个好主意,可以造福个人和社会,这一句话的意义。

(作者为本报专栏作家)

  • "我知道我会再见到他"——基督徒飞行员在华盛顿特区空难中遇难,父亲含泪发声

    近日,美国华盛顿特区附近发生一起严重空难,一架美国航空支线客机与美军UH-60"黑鹰"直升机在空中相撞,造成机上所有人员遇难。其中,客机飞行员山姆·利利(Sam Lilley)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的父亲在悲痛中表示,儿子的信仰成为他最大的安慰。

  • 专访:富勒神学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会经验,启示亚裔移民教会

    作为一位牧师、教授,Dr. Alexia Salvatierra拥有38年牧会经验,并在美国的拉美裔移民教会中有深度参与及属灵影响。在最近接受《基督日报》采访中,她回顾了自己对拉美移民教会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移民教会中代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分享了如何通过对话与和解来跨越这些代际鸿沟。她的观点不仅对拉美移民教会具有指导意义,对亚裔美国教会也有著深刻的借鉴作用。

  • 赞美之泉2025年亚洲巡回演唱会将覆盖5国11城 培育新一代敬拜者

    全球华人敬拜音乐事工赞美之泉(Stream of Praise)近日正式公布其2025年亚洲巡回演唱会及暑期儿童敬拜特会行程,涵盖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多个城市。这次巡回不仅包括敬拜赞美,还包含敬拜培训、女性特会及暑期儿童敬拜特会。

  • 狄更斯经典信仰作品搬上荧屏 《万王之王》预计复活节上映

    由Angel Studios制作的动画电影《万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计划于2025年4月11日全球上映。这部作品以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一位富有想像力的男孩在父亲的讲述中领略耶稣基督一生的传奇。

  • 观点:人工智能与社交媒体,基督徒应如何看待潜在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天里,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以低成本,制作出了类似的人工智能模型,震惊了科技界(以及美国股市)。再往前几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结束第三方事实审查计划;2024年末,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社交媒体年龄限制法,以保护年轻人。技术变革已经主导了2025年的开始。AI对我们理解上帝和社区有何影响,全球基督教看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