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豐收教會(Harvest)創辦人勞格理牧師(Greg Laurie),近日在YouTube影片中評論迪士尼的真人版《白雪公主》重拍電影,指其背離了原版原有的福音主題,被自強與女性自主理念所取代。他認為這樣的改編失去了原故事中觸動人心的愛與救贖訊息是票房失利的原因之一。

由格林兄弟於1812年創作的《白雪公主》,1937年被迪士尼改編為動畫經典。而最新的真人版電影製作成本高達2.09億美元,但上映後首周票房僅得4300萬美元,相比《獅子王》的1.91 億、《美女與野獸》的1.74 億及《小魚仙》9,500 萬等作品,表現屬差勁。
勞格理牧師不僅是教會牧師,還曾製作2023年的基督教題材電影《耶穌革命》(Jesus Revolution),講述他自己在1970年代的歸主經歷。這位有電影經驗的勞格理牧師認為,重拍版失敗的原因在於迪士尼放棄了原作中善與惡的鬥爭及愛與救贖的核心價值,轉而強調現代的女性領袖角色與獨立精神。
經典原版《白雪公主》訊息與聖經一致
他指出,經典原版《白雪公主》傳遞的訊息與聖經相共鳴,例如原版故事中白雪公主從昏睡中醒來,象徵基督教的救贖理念,像是從死亡中復活。而故事中的父親角色「善良的國王」則可視為一個基督般的象徵,代表著神聖的愛與權柄。他認為,白雪公主的覺醒象徵靈性的復興,是父親遺留下來的愛帶給她的力量。
除此以外,王子的「真愛之吻」打破了邪惡勢力,亦與耶穌基督勝過黑暗的救贖真愛相映照。
此外,原版《白雪公主》中邪惡皇后的形象堪比因驕傲而墮落天使路西弗(Lucifer)。他表示:「這就像我們在聖經中讀到的故事,路西弗曾是位高而強大的天使,卻想取代神的位置。」正如惡毒皇后迷戀自己的美貌,路西弗亦是因抬高自我而想取代上帝。
新版精神:不再需要被拯救
然而,真人版的白雪公主飾演者瑞秋·澤格勒(Rachel Zegler)明顯不喜歡經典白雪公主的設定。她在接受訪問時曾批評原版電影「過時」,並表示新版角色不再追求愛情,而是實現父親的願景,成為一名領袖。新版的公主不再等待王子,不再需要被拯救。
勞格理牧師特別不滿迪士尼刪除了經典歌曲《有一天我的王子會來》(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ome),改為由澤格勒演唱的新歌《從心底祈願》(Waiting on a Wish)。他認為這樣的改動完全脱離了原作的福音精神,放棄了對愛與救贖的追求,轉向自給自足和女性賦權的轉變——他認為這些價值偏離了故事受福音啟發的根源,為此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