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裏的因果報應與聖經的報應觀有何區別?既然神是公平公義的,那又為何容忍惡人作惡、不報應他們?紐約南塔光浸信會日前舉辦神學講座﹐教會主任顧牧師從聖經角度來探討這個一直困擾華人基督徒以及福音朋友的熱門話題。
關於兩者的區別,顧牧師指出,從神學上講,中國文化概念中的因果報應是以多神明為基礎的,帶有迷信的色彩,其特點是讓人懼怕膽怯、被動消極且以人為中心。
而聖經裏的報應來源是以神為中心,彰顯神的公平公義,帶有警告和反省,是主動積極的。因此,華人信徒不能將兩者的「報應觀」混為一談。
另外,聖經所提及的「報應」基本用在懲罰罪惡的反面意思;還有一些被翻譯成賞賜,即用在神的恩賜和豐富的祝福上。
福音朋友常會提這樣的問題:既然神是絕對公平公義的,那他為何容忍惡人作惡,不立即報應他們?對此,顧牧師表示,從現實來看,確實不少惡人看似興旺、義人受迫害,好像與神的公平公義相矛盾。
「但絕不表明神不報應惡人,只是神自有他報應的時間。」他同時強調説。
顧牧師還表示,從時間上看,神的報應分為「立即報應」與「等待報應」兩種。對待惡人,神有時採取「等待報應」的方式來報應。其中詩篇73篇完美回答了神為何不立即報應惡人的問題。
經文中,詩人亞薩看到惡人發達、義人遭災而向神鳴不平。後來神引導他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視角,不要看問題的「表面」,結果神讓亞薩看到惡人末後的悲慘結局,使亞薩真正明白神絕對是公平公義、對於地上的罪惡,他必報應。
對此,顧牧師勸勉弟兄姊妹應有正確的報應觀,不要被眼前惡人發達的現狀所迷惑,要堅信神是公平公義的一位,惡人若不悔改歸向耶穌,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永遠的滅亡。
南塔光神學講座:從聖經探討「報應觀」
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