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里的因果报应与圣经的报应观有何区别?既然神是公平公义的,那又为何容忍恶人作恶、不报应他们?纽约南塔光浸信会日前举办神学讲座﹐教会主任顾牧师从圣经角度来探讨这个一直困扰华人基督徒以及福音朋友的热门话题。
关于两者的区别,顾牧师指出,从神学上讲,中国文化概念中的因果报应是以多神明为基础的,带有迷信的色彩,其特点是让人惧怕胆怯、被动消极且以人为中心。
而圣经里的报应来源是以神为中心,彰显神的公平公义,带有警告和反省,是主动积极的。因此,华人信徒不能将两者的"报应观"混为一谈。
另外,圣经所提及的"报应"基本用在惩罚罪恶的反面意思;还有一些被翻译成赏赐,即用在神的恩赐和丰富的祝福上。
福音朋友常会提这样的问题:既然神是绝对公平公义的,那他为何容忍恶人作恶,不立即报应他们?对此,顾牧师表示,从现实来看,确实不少恶人看似兴旺、义人受迫害,好像与神的公平公义相矛盾。
"但绝不表明神不报应恶人,只是神自有他报应的时间。"他同时强调说。
顾牧师还表示,从时间上看,神的报应分为"立即报应"与"等待报应"两种。对待恶人,神有时采取"等待报应"的方式来报应。其中诗篇73篇完美回答了神为何不立即报应恶人的问题。
经文中,诗人亚萨看到恶人发达、义人遭灾而向神鸣不平。后来神引导他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视角,不要看问题的"表面",结果神让亚萨看到恶人末后的悲惨结局,使亚萨真正明白神绝对是公平公义、对于地上的罪恶,他必报应。
对此,顾牧师劝勉弟兄姊妹应有正确的报应观,不要被眼前恶人发达的现状所迷惑,要坚信神是公平公义的一位,恶人若不悔改归向耶稣,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永远的灭亡。
南塔光神学讲座:从圣经探讨"报应观"
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