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福音神學院教務長陳愛光牧師近日發表文章從三方面分析21世紀華人神學教育的前景,勉勵神學界同仁在時代變遷中自我反省、應變以完成主的託付。
陳牧師也兼任正道神學院系統神學副教授,這篇探討神學教育前景的文章在最新一期《傳揚》雜誌上發表。
文章首先援引美加神學院協會的消息指北美主流神學院道學碩士學生人數近二十年逐漸下降,不少神學院的財務陷入極大困境,面臨空前挑戰。
而北美各地的華人神學院處境不完全一樣,但在北美華人教會增長放緩與大陸背景信徒劇增的影響下,在某些方面也面臨共同的問題。這些變化對神學教育的需求起了改變。
面臨時代情境,陳牧師分別從「多元對象」、「地域對象」與「教育品質」三方面,探討21世紀華人神學教育的前景。
多元神學教育的對象
對於北美神學院「道碩」縮減的現象,陳牧師認為並非偶然,因為傳統的「道碩」是為訓練全職牧者的目標而設計,但現今獻身作全職牧者的人相對較少。
他提及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事奉呈現多元化,除了在教會當傳道外,有心服事的人也有文字事工、媒體工作、音樂、心理輔導、婚姻家庭事工或職場宣教等眾多選擇。
但對神學教育者而言,事奉的多元化趨勢是一大挑戰,裝備如此多種不同事奉目標的人絕非易事。
從教育角度來看,為每一種事奉目標設計課程是最為理想的,但這對資源要求較高。或者專注在事奉者聖經與神學基礎上的裝備,並給學員在事奉技巧上的裝備有彈性選擇。
地域神學教育的對象
神學教育的對象,除了在事奉目標的層面上考量以外,陳牧師表示還有地域層面上的考量。北美神學教育看似飽和,但亞洲、非洲的一些地區卻是有供不應求的短缺。
他以中國大陸的神學教育為例,城市教會急劇發展之際,知識分子的傳道人對主流神學學制的需求極大,現在不僅華人神學院多有朝這方向發展,連很多西方的神學院也在進行中。
面對這樣的需要,一般有三種方式提供神學裝備。首先是進到這些地區裡面辦神學教育,長處是受裝備的人可以很容易在自己的事奉工場服事,也不用花費很多資源。
但「本土」受裝備也有缺點。他表示除了風險比較大,還有在圖書及學習環境的限制下,比較不容易提供高質的神學教育。此外,目前的師資大多是靠「空降」,不能對學生有穩定持久的栽培。長遠來説,為本土神學教育培養師資及領導人才是必要的。
第二種是支持當地的人出來到正規的神學院進修,以享受較好的學習環境,開闊事奉視野與思考。但海外進修代價大,給進修這的家庭帶來壓力,也容易造成人才外流現象。
第三種是開始流行的網絡科技遠距教學法。對沒機會親身到神學院受裝備的人而言,這是最方便、代價最小的方法,但陳牧師認為網絡教學與「空降」教學有同樣的問題,若要保證品質,所需的資源其實並不比親身教學少。
他總結説,以上發展地域神學教育的方式各有千秋,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完美的,但這些需求的確不容忽視,需要全球的華人神學教育者攜手合作,完成神給我們的使命。
神學教育的品質
説到教育品質,陳牧師表示華人神學院可把獲得權威教育部門的認證視為未來前進的目標,「如果連一般世俗的教育機構都那麼重視它們的品質,我們豈不應對神所託付的教育使命更認真?」
不過,他也指出教育認證的中心精神但其實認證的中心精神並非別人加給學院的規則,而是自我檢討、自我評估、自我改進。換言之,就是力求確定學院達成存在的使命。
清楚使命對神學院而言至關重要,雖然很多神學院都有非常崇高的使命,但陳牧師表示這些使命宣言往往太抽象、太空泛,以致無從知道到底有否朝向使命的目標前進。
例如典型的神院使命宣言通常會包括「培植神國工人」等類的字眼,可是什麼是「神國工人」?他們做什麼?有什麼素質?神學院真的能把這些素質幾年之內在學生身上培植出來?神學院所做的,包括課程、教學法、課外活動等,還有氣氛、文化、環境等,是否能有效地培植這些素質?怎麼知道是否有效?
為此,他表示使命帶來目標,好的目標必須配合學院的使命,而且要具體,要可以量度;而且也應是實際的,是真的能做到的,不只是空談好聽的。其實定立好的目標不容易,要花不少的心思、禱告、尋求。
不僅如此,目標還要配以評估,而是收集客觀的數據,清楚學院的狀況。如果有果效不足的地方,要分析原因,然後作改變。而且現今的認證機構都非常重視一所學院在評估及按評估改進的能力。
最後,陳牧師總結説全球的華人神學教育在過去30多年中有很大發展,很多神學教育人才被主興起,讓他看見華人神學教育美好的前景。
但他也提醒説神學教育工作者不能墨守成規,乃是要反省,在變遷的時代中懂得應變,不斷向前邁進,直到完成神的託付。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
-
中國家庭教會接收奉獻遭「詐騙罪」指控 引發國內外聯合聲援
近年來,中國多地家庭教會因接收信徒奉獻被當局以「詐騙罪」名義進行刑事指控。臨汾聖約家園教會成為最新的目標。2024年年底,教會成員、法律界人士及部分北美基督徒領袖聯合發布聲明,表示反對以「詐騙罪」名義迫害教會,呼籲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釋放被捕人員。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