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诗歌没落?李浩贤:教会应让年轻人创作自己心声

20171206.
20171206

"音乐媒体x新媒体教会"互联网世代论坛于11月27日在香港伯特利教会恩光堂举行。是次论坛由Jesus Online网络媒体宣教基地、敬拜风Worship Cyclone、CantonHymn 诗歌粤语翻译及堂会创作网络和 Media4Christ Ministry举办。是次论坛探讨敬拜及音乐创作与新媒体教会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剖析更多香港新媒体发展的有效策略。

CantonHymn恢复粤语诗歌敬拜文化运动召集人李浩贤以主题"母语敬拜没落?香港教会诗歌创作权柄的恢复"分析了环球诗歌创作人的现况,深入探讨目前粤语诗歌面对的挑战。

李浩贤指2000年是诗歌发展最蓬勃的时期,之后便走下坡。他问在场听众:"从2004到2013年间,你能想起一首教会经常唱的歌吗?"他一语道破粤语诗歌面对的难题:"当时粤语诗歌受著四面夹击,包括欧美、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广东话诗歌经常被视为不入流或次一等。"

外语或翻译诗歌拉远信仰及文化关系

李浩贤带出另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作曲者与用者的关系是甚么?"

他说,诗歌是文化的载体,诗歌创作是让信或未信的人听到福音,因此诗歌应发挥本身的作用。他又指出,近年香港的教会都是采用大量普通话的诗歌,拉远了信仰和我们的文化。如果香港的教会一直把诗歌创作的工作"外判",即是只引用海外和本地音乐机构的外来诗歌, 由并非由香港的教会诗歌用家去创作,诗歌创作的意义就被扭曲了。

提拔年轻人 采用本地创作诗歌

李浩贤说,诗歌创作是非常有力和"落地"的工具,而且是由年轻人发声,但是不少人轻看诗歌创作。他表示,年轻人以用家身份创作歌曲,他们才最明白新一代的人,对信仰或诗歌内容有甚么需要。可是年轻人一直没有机会发声。

环顾世界各地敬拜乐团分为两类:一种由教会支持;另一种由机构支持,当中由教会支持的占大多数。 他认为在香港单凭机构和创作人很难推展诗歌,所以教会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提拔年轻人,由上(教会)而下(机构或创作人),提供机会采用本地年轻人的创作。

创作人好像宣教士,透过本地创作的诗歌传扬福音,因此,李浩贤冀望香港能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农夫",教会在背后支持年轻人创作诗歌,提供平台甚至资金,透过粤语诗歌传扬主的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