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會更新運動進行的《2014香港教會普查簡報》結果發現香港教會進入了「空巢期」階段。調查機構分析雖然教會佈道工作仍有果效,但教會危機出現在牧養年輕信徒、特別是大專學生與初入職場不過五年的信徒上,則處劣勢,認為報告為教會發展響起「預警」。
教新認為信徒流失問題出在教會專注於恆常活動及節目,忽略牧者與信徒間真誠的生命交流,指「我們要告別節目與功能,重返真實以人為本的牧養之道」。
但是有平信徒認為教會以留住年輕信徒的原因,一方面是對新人牧養流於淺薄,無法承擔後來的事奉而流失;而對於資深信徒,教會千遍一律的團契及聚會無法承載他們的生命。
這位筆名「馬斯特」的信徒形容資深信徒的景況:「當他們經過一星期的辛勞,捱過上司的轟炸,面對跑業績的壓力,拖著疲累身軀在週末週日到教會聚會,卻發覺團契只是玩集體遊戲,分組時導師侃侃而談家中的寵物貓病了,希望大家代禱。即使去到大專、職青、甚至是成人團契,聚會內容與初中生團契相距不遠,仍會玩集體遊戲,仍會做聖經話劇,仍會拍照時要求大家V字手勢:『Yeah!』這些內容對一班資深信徒是永劫輪迴,因為他們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已經重覆過無數次相似的團契內容,玩過無數沉悶不堪的集體遊戲,聽過無數次內容接近的講道,對他們而言,如此聚會不過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他們除了到神學院深造外,教會內幾乎無其他進深型的團契小組適合他們繼續追尋信仰。」
他又指出在現今香港的政治氣氛中,一些教會對涉及公義、平等的實踐的社會議題缺乏立場和實質踐行,以致一些信徒離開——不是為了離開信仰,反是為了尋找實踐信仰的出路。
「馬斯特」又認為,一些教會「上而下」的牧養模式未能盛載越趨成熟的信徒,教會的屬靈權柄受到挑戰:「試問,他們當中有人的釋經能力,甚至能夠在講道中找到傳道人的錯處,對時局掌握的程度,高於很多埋首聖工的傳道人,甚至已經可能是一些政治組織的成員,他們對這種所謂「屬靈權柄」服膺程度還有多少?」
不少信徒對社會事件的敏感程度、聖經知識、專業技能等超越一些教牧同工,期望能直接參與教會的發展和建議,並開拓教會言論空間。「馬斯特」期望教會領袖面對教會對初職信徒失去吸引力的現實,自覺瞭解時代變化,以及聆聽在職年青人的聲音,並適當地下放權力讓他們共同參與教會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