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宗派領袖訪問中國 雖有限制望日後多合作

9月3-8日由衞理公會蕢會督率中華民國教會合作協會訪問中國上海、福建等地教會,隨行包括長老教會助理總幹事许承道牧師、聖經公會賴俊明牧師、信義會、聖公會、天主教等一行九人,已於上週末返台。

本報今日特別訪問參與此次活動、教會合作協會秘書長侯協明,請他談談這趟大陸之行的收穫與感想。

侯秘書長首先提到這次他們除拜訪上海、福建全國兩會(三自愛國教會、基督教協會)及當地教會外,也特別到設於中芯電子廠區,專門供台商聚會使用的教會參觀。中國這些年來改革開放的成果,則令侯牧師印象深刻。

「特別上海的硬體設備實在進步太快,不會輸給台北市!」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卻也反映人民思想、心靈生活的缺乏,社會上逐漸攀升的離婚率便是一個例子。「我們在那裡確實感到宗教發揮穩定人心的力量。」侯牧師表示。

隨著政府政策的開放,當地教會信徒有了驚人的成長,侯牧師説他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那裡的人很少把基督教看為洋教,不像台灣始終視基督教為外來宗教。侯牧師解釋這可能與文化大革命破壞了舊有民間宗教信仰,加上三自教會近來努力推動「自治」、「自傳」有關。

「在他們的詩歌裡有釵h中國風味的小調,他們傳福音、歡迎新朋友的方式也跟台灣不像。」侯牧師認為中國基督教信仰有明顯本色化的過程。

早前曾有亞洲週刊報導中國信徒以每天一萬人的數字急速成長。侯牧師説他在當地確實感到「人滿為患」的情況。這點出了中國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傳道人力不足、屬靈裝備缺乏。

「台灣教會往往區分许多牧區,一個牧區又有眾多組長。但在大陸常常好幾千人的信徒只有兩、三個傳道人,搭配他們所訓練的義工協助。而傳道人力的不足也反映在領導階層的斷層,许多老一輩的長執年紀已十分大,仍無法退休。」侯牧師表示。

當被問到台灣未來是否在人才培訓上與中國有所合作時,侯牧師以衞理公會為例,他表示目前衞理公會在對岸設有培訓點,每年都會固定派人前往訓練當地同工。「比較麻煩的是訓練活動受到政府管制,必須向上級呈報。」總的來説,中國宗教政策雖有所開放,但限制仍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