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助力﹖宣教士子女親述MK成長經歷與困境

MK是什麼﹖

MK的英文全稱為:Missionary Kids(宣教士子女)。由於現在前往創啟地區不宜公開身份的帶職宣教士越來越多,他們的孩子則被稱為TCK,全稱是:Third Culture Kids(第三文化孩子)。

4月24日晚上,由香港第三文化孩子關顧團契、環球福音會及宣道差會主辦「宣教士子女-差傳助力Vs阻力」聚會假香港宣道會恩澳堂舉行。聚會先由4位宣教士子女做自我介紹,從他們四人使用的日文,法文,泰文,英語粵語及普通話中,會眾馬上切身感受到MK孩子們擁有的多元文化背景。通過這次聚會的内容大家可以透視到MK的成長路的點滴。

阻力與助力共存的MK經歷

兩位年輕姊妹蕭加欣與王巧琳分享了她們作為MK的感受。他們有的最初發現父母不得不把原來帶領查經、祈禱或者探訪的寶貴時間用來照顧年少的自己,也有因為文化以及語言不能適應的緣故讓父母總有操心,並且看到父母為他們費力尋找適當的教育環境和學校等,這些都讓她們有過「自己是父母的阻力」的感受。

但隨著她們屬靈生命和自身年齡的成長,他們漸漸也成為父母的「助力」。巧琳姊妹説:「我和妹妹有時用『扮傻』來讓父母發笑,這些愛能成為動力,讓父母能面對對一星期以來事奉的壓力。」蕭加欣姊妹也慢慢學會事奉,幫助工場當地村民學習抓筆寫字,幫助教會司琴,在香港期間還代替父母到不同的教會分享見證。

信心的宣教與支持宣教

接下來的論壇探討了更多MK的現狀、困境和解決方法。來自香港環球福音會的Helen Hutchinson以自己家庭為例,強調「父母與孩子可以成為對方的安慰與支持」。另外,她強調一個美好宣教士家庭的生活見證,能在沒有基督徒的工場環境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香港宣道差會總幹事黎嘉禮牧師説,差會主要用數種方法協助幫助宣教士子女。一,幫助堂會的弟兄姊妹去到工場長期照顧與教育宣教士子女; 二,有教育專長的人去工場給專業意見給宣教士;三,尋求堂會專門支持經費作為宣教士與在外國讀書的子女相聚路費。同時他強調更關鍵的是與堂會的弟兄姊妹彼此配搭。

還有宣道會愛民堂的麥耀安傳道分享教會為宣教士子女大專教育需要設立基金,鼓勵弟兄姊妹關心大專MKs的各方需要。

最後被稱為「老牌MK」、現在也是「老牌宣教士」的同路坊協調主任龍維耐醫生真實生動地分享出早期MK更加艱難的生活經歷,龍醫生見證神賜給他的信心和喜樂的生活,更能掌握多門語言,並學會鋼琴。這一切都見證,「雖然遇到困難多,但MK得勝挑戰後必得到神更多的祝福」。他還鼓勵大家回顧神已經賜予宣教士與MK的祝福,更有信心地走宣教或者支持宣教的道路。


香港第三文化孩子關顧團契於2003年開始建立,現在的同工暫時都是來自不同教會和差會的兼職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