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牧師,無論牧養的小教會或大教會,在事奉上面對的壓力並不少。除了一般的講道、事工、宣教、關懷會眾、牧養輔導之外,有時候也要兼管人事、財務和資源等。有時候,當牧師在個人生活中碰到困難如疾病、婚姻、子女教養等,也難免需要休息。可是,一位牧會15年的牧師説,令很多牧師完全垮下來的一件事,其實是從會眾的小圈子而來的有毒批評。
來自芝加哥的美籍韓裔牧師Peter Chin近日在《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發表了文章《如何毀掉你的牧師》(How to Destroy Your Pastor)。他坦言自己在15年的事奉生涯中,至少有三次想過放棄。第一次是他為一位夭折的早產嬰做嬰兒奉獻禮時,第二次是他太太被診斷患癌時,第三次他真的非常認真地要放棄服事時,是因聽到一位會友對他的冷酷批評。
Chin牧師説,這位會友與他在兩年來一直有不能解開的糾結。當日,他把這位會友當作主內的弟兄,向他訴盡自己內心的愁苦與恐懼,包括家裡被偷竊、太太患癌、教會崇拜人數少等等。他對這位弟兄説,「你知道嗎?其實我真的需要休息一下的。」但這位弟兄卻冷冷的看著他、帶著藐視的語氣對他説,「你實在是太......感情用事了。」
當Chin牧師感到無語之際,他的心中恍然大悟:原來這位會友從來沒有把我看為主內的弟兄,就像我看他一樣。我是他的敵人,只配得到他的嘲弄,而不是他的同情。那一刻,Chin牧師對自己宣佈「完了,我不做了。」Chin牧師也知道,這位弟兄所屬的整個小組也同樣的看不起他。
Chin牧師曾經以為自己的經歷是很特別的。但後來他跟越來越多牧師談話之後,才發現很多牧師有跟他相同的經歷。他聽到了一個又一個恐怖的故事,有牧師不斷地受到某一位會友或某一屬少數的小圈子的有毒批評,最後牧師因受不了而離開教會,甚至是最終離開服事。
Chin牧師還指出,有調查發現, 28%的牧師離開教會的原因是被教會少數人攻擊而被逼走,這些牧師裡面更有一半人最終會離開服事。這個百分比還沒有把那些正在考慮離開或勉強忍耐的牧師計算在內,而且他們在屬靈和情感上的創傷是非常長遠的。
「對牧師來説,最危險的屬靈爭戰,並不是來自教會外面的攻擊,但卻是教會內部小圈子的批評。」Chin牧師一語道破。
Chin牧師接著澄清,他並不是説小組團契是不好的,小組團契提供了一個安全和親密的平台讓弟兄姊妹可以鞏固關係和彼此監督。他也不是説會眾不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和跟別人分享,他也不是説「牧者是完美的」以至他們在犯錯的時候不需要接受在愛裡面的管教。
Chin牧師希望指出的是,關係密切的朋友圈特別可以變成一個惡性批評的培養皿。小組的力量在於其社交凝聚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每位組員會彼此認同並肯定對方的價值和看法。於是,小組亦有可能傾向將某些共同的看法極端化而不自知。由於中心人物(如牧師、總統)一般很容易被視為公憤的發洩對象, 所以不難發現一個人的看法,很快就變成一羣人的看法。
Chin牧師鼓勵弟兄姊妹正視這種不良的現象,並作出行動避免。他説,「作為一位成熟的信徒,當你發現有這種情況在小圈子裡發生的時候,你應該帶著愛站起來説『我覺得這個對話並不榮耀神,或對那個人沒有幫助』或者是『我尊重你的看法,但我並不同意,我覺得他做得很好』。」
最後,Chin牧師指出,「如果有任何教會想要愛和保護你的牧師的話,必須超過於送他禮卡或請他吃巧克力蛋糕。教會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往往毀掉牧師的都不是來自於教會牆外的箭頭,但那些從內部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