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達心牧師講「如何成為大能的子民」
1-16)
他甫開始即表示此訊息對香港的教會特別重要。進入教會就是要經歷愛的操練,但由於相當辛苦,不少信徒會放棄,但為了仍屬此羣體,一些人就像到超巿觀光到處參加聚會,但是如此無法經歷愛的操練,因為活在自私中。「香港教會有一種風氣,信徒成為『宗教消費者』,坐在一起卻互不認識,連打招呼都不用。」
如何成為大能的子民﹖餘牧師説,當我們把自己放在羣體中,學習如何放下自己,讓自己的所有被這羣體用盡,並融入自己以建立他人,惟每個人都如此作時,就能成為大能子民。雖「我」的能力很小,但放在羣體中時,此能力會不可想像地被放大。
他引毛澤東的話説:「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説明革命不是談天説地風花雪月的飯局,而是關乎生死、國家命運的運動,預備隨時付出自己。而教會亦是一場改變人類命運歷史走向的革命,直到萬物在基督裡同歸於一。而在這場革命中,基督徒要預備犧牲,並要徹底改變自己。他説:「這是一場持久的硬仗,因為基督不單要作個人的救主,更要作全人類以至整個宇宙的救主,所以爭戰的場面極廣濶。」
神呼召我們成為改變宇宙的催化劑
餘牧師指出神呼召我們作革命者,成為改變宇宙的催化劑。我們首先要變化,在逆背真理的世代逆流而上,獨排眾議,讓生命像明光照耀。
但這不是容易的事。保羅説自己是「基督的囚奴」(弗3:1),他用此特別身份以勸化弟兄姊妹,證明自己有資格——他是為主的緣故被囚的。這裡有雙重的身份——一是像被基督囚禁作祂的奴隸,為基督囚奴的人,二是為基督的緣故被囚,甘心承擔,這樣的人能勸信徒要甘願為主的緣故,將生命交給主,像加爾文所説:「我不是屬於自己,我屬於主。」餘牧師説:「我們有一個目的:『為主而活』,因此不能漫無目的地活,也不能原地踏步;因此要直奔標竿。總的來説我們行事為人要與基督的恩相稱。」
弗4:1提到行事為人要與蒙召恩相稱,《弗》多次提到「行事為人」,原文翻譯就是「行走」,指具體的生活行為。弗2:2講了外邦人的行為,2:10提到信主的人要行各樣善事,這兩個「行」互相呼應,又作出對比。餘牧師説:「福音信仰不是抽象的思維系統,而是實質的生命道路」走在這路中的「行走」就是生活行為,行事為人,「保羅聚焦在生活的行為上,我們的生活要配得被上帝稱為屬神的人,因此要活出神國度的核心價值,亦是基督生活的核心價值——就是祂完全捨己的愛。他不考慮自己、自己的榮耀、生命、可能經歷的極大痛苦和屈辱——這是完全捨己的愛。」
凡事謙虛、温柔、忍耐
餘牧師説,捨己的愛有三種人們可見的表現,就是保羅説的謙虛、温柔和忍耐,凡事都要顯出這三種生命特質。謙虛就是「自視」「決定」,及「卑賤」、「低賤」,常用於沒身份的奴隸身上,這當時被認為是髒話的,但被保羅提升到成為基督徒最高的道德的標準。他説:「我們應如何看待自己﹖我們只是卑下的奴隸,一切都是恩典,沒有任何東西屬於自己而要執著擁有的,我是主的奴隸。當有這樣的意識時,本來有的自視過高的驕傲及我執可以得以放下——這是建立羣體中的弟兄姊妹應有的質素。」
第二是温柔。温柔不單是輕聲細語的特質,更味意著有自制的力量。亞裏士多德認為温柔是最高的德行。餘牧師説,有自制的能有控制情緒、情慾時,才能達到更高目的,能放下自己成全別人,並讓別人明白神旨意和美善。
第三是忍耐。此詞的原文是Macro-thumia。Macro是大的意思,Thumia與Thumaio燃燒馨香之祭一字有關,因此忍耐就像一個人願意將自己放在壇上,作為馨香之祭獻上,含有獻上犧牲意思。忍耐的人能將自己原來有的獻上,不會因應自己的權利追討別人的虧欠。
餘牧師認為此三個特質來自同一個核心,就是基督的愛。「愛能使自大的人降卑,能使愛控操別人、不考慮別人的人放下自己,亦使慣於批判挑剔別人的人有忍耐。愛伸出此三個生命質素,令人彼此扶持,彼此堅立。」他又説,愛就像韌帶將關節連起,有了這些信徒可以「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聖靈叫人能合而為一,因此我們要竭盡所能彰顯合而為一的境況,讓世人可以看到。餘牧師説,聖徒能合而為一有相同保障是因有聖靈將人結連一起,亦有基督為我們成就的救恩成為人的「黏合劑」,成為割裂的個體連合的韌帶,成為有機的生命,成為一體。教會是有機的聯合,這指向一個事實:基督的身體只有一個,無論世界如何變化,人間處境如何多變,基督都只有一個,讓教會整體聯為一體成為有機的生命。聖靈亦貫穿每個人的生命讓人能彼此聯絡。餘牧師特別引伸出聖靈的話題。他認為很多信徒將聖靈只掛在嘴邊,對聖靈認識膚淺稀少,但聖靈對我們的生命極重要,希望純正的基督徒更認識聖靈的內處和工作。
他又説,給人生命動力的聖靈只有一個,無論是希臘人、亞細亞人、男的、女的、自主的、為奴的,都得到同樣的呼召成為主的身體,因此我們有同樣的目標和方向。此外教會的基礎是耶穌基督身上,對主的認信只有一個:祂是我們的救主,是我們生命的主。這所有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就是三一的神的,祂是一切的根源,一切的主宰。
他指出,弗4:3-6 經文中出現七個「一」,看到保羅非常強調合一。他相信教會合一的根基不會動搖,「因為基督是三一的真神,是我們的主耶穌基,及把我們結合一起的聖靈。」
他又説,但分割的勢力不斷入侵,撕裂教會;撒旦到處在人間樹立隔斷的圍牆,教會不斷出現異端,我們被人性拖累,但我們不動搖,教會合一的生命不息,因為承託宇宙的最高真理、基督生命的DNA已注入我們裡面,藉著教會,這色彩生命百齊放,這宇宙就可以同歸於一,將上帝的奧秘清楚地展示出來。
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
論到合一,餘牧師表示合一非所有一式一樣,反是每個獨立的個體更獨立更有力量,多元的個體的個性得到更大發揮。弗4:7 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當中強調了「我們各人」。他指出每個人都獨特的恩賜是度身量給我們,非隨便分派,讓我們能發揮出來。「每人都有獨特使命,因此有獨特恩賜。恩賜會不斷擴大,隱藏的恩賜會不斷地發現。人常狹窄地看自己的恩賜,有些羣體亦常專注於某一恩賜,但我們裡頭的恩賜何止這些!」基督擄掠仇敵後,將奪回來恩賜的分賞給我們(弗4:8),每個聖徒都有基督特別量給我們的恩賜。保羅説到恩賜的多樣性,保羅4段經文(羅12:6-8、林前12:8-10、28-30、弗4:11-12)提及到30種恩賜之多。
弗4:11節提到使徒、先知、傳音、牧師和教師等職份,餘牧師一一解説。使徒——不限於見過基督復活者,包括巴拿巴、西拉、提多等都是使徒,使徒作為一種恩賜,不能將福音傳給人,但能在不同地方建立教會的人;先知——原文是「上帝向他説話的人」,即聽到上帝向他講話,再將上帝向他説的話傳給教會;傳福音的——有效地將福音傳得明白,將人帶到主前接受教恩的;牧養的和教導的——教導管束信徒的,牧師可以有教導的職份,但教師不能兼任牧師的職份。餘牧師表示保羅提到五種職份,但實質恩賜不止五種,這裡只是作為示範,説明恩賜需要配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力量,叫教會發展。
教會恩賜能配合需要真正的生命活出來:謙虛、温柔、忍耐。餘牧師説,教會發生問題往往因為信徒缺乏這些生命操練。所以教會不能讓事工的發展盖過生命的操練,不同恩賜配合不好反成了割裂的力量。
他又提醒不能著眼於恩賜而忘記更重要的,那就是愛。他説,每種恩賜的內涵就是愛,為讓每個恩賜能互相成全,否則各種恩賜只成為才華表演的地方。如果恩賜是主按給各人的話,人一定要放下自己,彼此配搭,並且只專注一件事——讓基督顯大,讓神得榮耀,如此搭配的恩賜就成為爆炸力,並且收倍增的果效。
「每人的力量不單自己所有的一點,而是被其他人的恩賜承託放大,如此所發出的能量遠超過人單打獨鬥釋放出來的,因此教會才得稱為滿有恩賜的羣體。」最後他呼籲大家千萬不要輕忽所擁有的恩賜,互相配搭,使教會的力量得以發揮。
(本報推出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專題,每日即時更新,與信徒一起回顧每堂講道內容)
相關新聞:
第一講:港九研經會開幕 餘達心牧師《以弗所書》籲教會別失獨特信息
第二講:餘達心牧師:神的旨意是讓每個人成為神國的拼片
第三講:餘達心牧師:從末世的亮光看自己
第四講:餘達心牧師:從浩瀚的救恩歷史看教會
第五講:餘達心牧師講「如何成為大能的子民」
第六講:餘達心牧師挑戰信徒成為天國精兵
第七講:餘達心牧師:新的家庭‧新的生活‧新的社會秩序
第八講:餘達心牧師最後一講:基督徒如何裝備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