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透過遠志明牧師執導的系列紀錄片《彼岸》而認識慎勇牧師的。慎牧師在《告別故土》中分享自己從驕傲自大、離經叛道的浪子轉變成傳道人的精彩見證,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然而,因篇幅所限,慎牧師的見證只有短短幾分鐘,讓人聽後意猶未盡。為了彌補這個遺憾,本報記者日前對慎牧師進行專訪,請他傾情分享自己與耶穌從相識到同行的心路歷程。
慎勇牧師出生於中國上海,成長於廣州,是旅美中國表演藝術家慎廣蘭(點擊此處看慎廣蘭見證)的獨子。曾經在中國從事過酒店管理、市場營銷,也經營過娛樂場所。1997年6月底移居美國紐約,一個月後受聖靈感動悔改信耶穌,並於同年8月31日受洗歸主。
2000年,慎勇牧師回應主的呼召決志奉獻,全時間事奉主。他於2001年進入台福神學院(現「正道福音神學院」)進修,以優異的成績獲道學碩士畢業。先後在聖迦谷靈糧堂、阿市真光長老會牧會事奉,現任洛杉磯格蘭岱爾羅省基督教會國語堂牧師。
信主經歷:從浪子到兒子
慎勇牧師出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中國大陸一個藝術家庭,父母都是從事影視工作。雖然是家裡的獨生子,但慎牧師卻不像外人想像的那樣受到嬌生慣養。因父母需要經常外出工作,慎牧師從小就無形中磨練出獨立生活的能力,這亦成為他日後生活和工作上的幫助。
自打童年開始,慎牧師就一直在尋找真愛,雖然有深愛他的父母,但分身乏術的父母親實在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向他表達愛。在缺少父母陪伴的日子裏,慎牧師幼小的心靈裏常常會感到孤單、恐懼和無助。
不過,慎牧師早把兒時心裏的遺憾放下了。在他看來,在那個充滿猜疑、仇恨、紛爭的年代,所有人都是缺乏愛的,而且每一個人都在苦苦尋找真愛,而他不過是其中一位尋求者罷了。
在過往的歲月裏,慎牧師無數次在這個世界裏尋找人與人之間的真愛,卻處處碰壁。他首先在學校的同學中尋找,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愛裏混雜了愈來愈多的虛偽成份。進入社會工作之後,他亦嘗試在同事之間尋找,結果得到的卻是爾虞我詐的處世經驗。
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慎牧師試圖從戀人身上尋找愛,但一次次的破碎,使他對「愛」的真實性產生了動搖;最後,當慎牧師在生意場上遭遇失敗,眾叛親離的時候,他對真愛完全絕望。
從此,慎勇牧師的生命開始進入貌似瀟灑快活,實乃玩世不恭的境地。自以為活得相當得意,卻是在離經叛道、步步走向滅亡,只是他當時所做的自己並不曉得。
後來,經過神的保守和帶領,慎牧師於1997年6月28日移民到美國紐約與家人團聚。時差還沒有完全調整過來,他就被母親慎廣蘭姊妹連拉帶拽的參加中宣會播恩堂舉辦的夏令退修會。
奇妙的是,雖然慎牧師當時是懷著玩世不恭的心態參加了夏令會,但他的生命卻被耶穌完全吸引住了。事後證明,那一次的經歷改寫了慎牧師的一生。
每次回憶畢生難忘的信主經歷,慎牧師的心情都非常激動。他清楚記得那次夏令會是由史祈生師母(滌然女士)主講,題目是「家是愛之窩」。慎牧師感覺講道的題目似乎專門為他選定的,因為「家」和「愛」,正是他長期尋找的人生主題。
在三天聚會的過程中,約翰福音3章16節的經文(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一直迴蕩在慎牧師耳旁,這是他第一次聽到了耶穌基督愛世人的信息。不僅如此,在與基督徒相處的幾天中,慎牧師又親眼目睹大家的真心關愛。於是,他開始重新反思愛的真諦。
神的話語是句句帶著能力的,約翰福音3章16節的經文進入慎牧師的內心,開始慢慢影響他的生命。晚上就寢前,躺在牀上的慎牧師開始默默的禱告説:「耶穌,人們都説你是真神,你是愛。如果你是真的愛我、救我,請你讓我知道並確信,那麼我就真的相信你。」
待到第二天下午的乒乓球比賽卻發生一段小插曲,不過這反而點燃慎牧師追求真理的熱情。説到那場乒乓球比賽,慎牧師仍記憶猶新。那場比賽不分年齡、性別,實行淘汰制。他憑藉學生時代練就的本領一路過關斬將,順利進入冠亞軍決賽。
慎牧師仔細觀察決賽的對手,發現雖然外表只是十幾歲的少年人,但從他打球的動作來看,似乎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高手」。不過即便輸給對手,至少還能把亞軍收入囊中。
正當他暗自竊喜時,有一位弟兄突然從外面進來要插入決賽。結果那位不速之客打亂了比賽的次序,裁判讓那那位空降者與少年「高手」爭奪冠亞軍,而慎牧師則被安排與另一位十幾歲的女孩爭奪季軍。
面對突如其來的調正,慎牧師心中燃起怒火,覺得自己被人欺負。不過他轉眼一想,這只是教會的體育活動,比賽名次無關輕重,還考慮到要顧及母親的面子,所以他覺得還是忍讓一下比較好。
餘下的比賽毫無懸念,慎牧師輕鬆戰勝對手榮獲季軍。正當他放下拍子要離開時,那位主持比賽的弟兄叫住他,説大會為前三名選手準備了獎品。其實,他根本不把獎品放在心上,只是幾個小女孩圍著他嚷嚷要拆獎品。
慎牧師拗不過女孩子們的死纏爛打,將獎品盒拆開,一條十字架項鏈映入眼簾。他愣了一下,並沒有多想。旁觀有一個女孩一直發出讚歎的聲音,於是隨手將這條十字架項鏈送給她了。
回到房間沐浴時,慎牧師想起剛才發生的小插曲,心中還有一絲憤憤不平。忽然,他的思想、意念、精神都聚集在那條十字架項鏈上,接著腦海裏又閃現昨晚從心中發出的禱告。
隱約之間,慎牧師似乎是聽到了上帝的召喚。他當時有一個衝動,想把那條十字架項鏈要回來。但是,送出去的東西可以要回來嗎?何況當時場面混亂,連他自己亦不記得把項鏈送給誰了。
況且,十字架項鏈只是一個表徵、只是一個物品。心情已平靜的慎牧師就立志説﹕「物質的東西雖然送出去了,但我一定要得到真理的本體!」
從夏令會回來後,慎牧師就沒有放棄追尋真理、尋找真愛。正如耶穌親口所應许的那樣﹕「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7:7-8)」。
在1997年7月底的一次主日崇拜中,慎牧師聽到了耶穌的聲音﹕「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10)」當時在聖靈的感動下,使他這六尺的男兒、鐵石的心腸在剎那間完全降服在耶穌的大光之中。
「我知道,我的泪水沒有停歇,我的感恩也沒有停歇!在那一天,我決志了!」他分享説。
就這樣,因著耶穌的憐憫,一顆憂傷、壓抑、狠毒的心在耶穌愛的真諦裏,得到了重生;因著耶穌的恩典,一個浪子變成神的大家庭的一分子,一個殘破的生命從此邁向了新的里程。
「感謝讚美我的主耶穌基督!哈利路亞!」慎牧師不住的感謝主。
接下篇:《慎勇牧師:與耶穌從相識到同行的心路歷程(二)》
慎勇牧師:與耶穌從相識到同行的心路歷程
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