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新一代 ——「跨越」總幹事談華人青少年領袖的塑造

「跨越青年使命」創立至今10年,使命是鼓勵及栽培加拿大華人青少年成為教會及多元化社會的領袖。怎樣才算是一個青少年的領袖,如何讓華人青少年成為領袖,本報就此題目訪問了「跨越」總幹事聖公會牧愛堂主任梁永康牧師。

在這10年間,華人青少年羣體的特徵有何轉變?

梁:很早期的華人青年人移民主要是學生、工作的人爲主,是自己一個人而來;97年之後是家庭移民,青年人來是與父母一起來。比如我以前來讀書的時候是一個人來,自己照顧自己。但現在是整個家來的轉變就是整個家的轉變,這就是「跨越」取兩代關係的原因。所以現在青年人的問題不是一個人來的掙扎的問題,還關聯到父母,比如父母是否同在呢?如果父母是「太空人」,他的成長可能是爸爸或者媽媽不在,或者長時間不在話。還有我認識一些青年人還要照顧家庭的弟弟姊妹,這樣的情況就複雜多了。

也有經濟因素,一般青年人移民時候家庭有錢。我們很久以前已經這樣説:在做學生工作時候,會場時候外面泊了很多人漂亮的車,很多比牧師的更漂亮。這種情形與7、80年代很不一樣,完全是不同的圖畫。即是説青年人在80年代比較富庶的家庭長大,他們讀書和畢業之後找工作的形態就不一樣。早期可能是自立更生,沒有的時候也要想辦法。現在呢,家人可能有一定的心意,比如有的青年人想在加拿大工作,但由於父母想他回香港,最後還是回去了。經濟的因素方面,比如有人説亞洲的經濟環境比較好,所以讀完書就回去亞洲的也有。所以流動性很大。

現在我們看到國語的移民多了。這裡有廣東移民、台灣移民、還有土生移民。所謂土生移民又可分兩種,第一是本地生的(CBC),另一種是小時候就來了的(Raise),他們接近土生。比如我的大女兒,五嵗的時候移民加拿大,她對自己的身份確定是CBC。

那麽華裔的青年人面對的問題是什麽?

梁:這要看從哪個層面來説。第一是身份的問題,所謂的「identity issue」,究竟我是誰,這個已經足夠講了。社會有不同的説法,比如傳統有用「香蕉」——外面黃裏面白來比喻他們。但我們沒有這樣判斷這班青年人,我們對他們説:「你在温哥華這裡長大,上帝給你獨特的身份,你會擁有一些比如西人沒有的,你可以包含兩個文化,當然兩方面都可以發展,所以要從獨特的身份去建立你自己而不是因爲這這個獨特的身份讓你覺得羞恥。」

那麽這個建立從哪裏可以承認呢?我認爲就要在社會,就是説你能夠社會獨當一面,就有自信,可以認識加拿大問題,可以出去代表加拿大説話,當別人問加拿大的問題的時候,可以把加拿大的時事告訴人。我們鼓勵這裡的青年人能做到這樣。

我們鼓勵他們不陪n做模仿別人的,他們可以吸納香港人的好處,但不需要模仿做一個香港人;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做一個白人,不是一定要非常英式的。這樣就要找到自己,需要找到自己的好處。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優勢的話,就會覺得shame,就不會欣賞自己。如果要做到這樣,就要幫助他們建立起來,叫他看到東西方的好處,將兩方的好處都可以合併在自己身上,就可以找到自己,找到定位。

那麽你可以具體説一下東西方文化上有什麽不同呢?如何吸收雙方的好處?

梁:在文化上就有很大的分別,比如食物,中西食物,西方一個主菜,中飯很多道菜,東西方的文化表達上完全不同的。這是説食物而已,在做人處事上東西方就非常不一樣,比如如何處理衝突,中國人一套與西人不同,並各有所長,如何取長補短,即是能夠將自己的容量加大,在與華人相處可以、與西方人相處有得,能將兩者融合發展成自己的一套更好,這個就是你的獨特處。

因爲加拿大也需要華裔的加拿大人出來做領袖的,在社會上各級的領袖,這就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有這個能力在一個所謂多元化社會上處理得來,這就不會被人侷限於社會的邊緣。這個我覺得需要幫助本地青年人成爲領袖的意思,好比如香港一樣,訓練一個青年人都希望他可以在中國成爲一個領袖。加拿大也是一樣。

那麽青少年在加拿大社會長大,他們收到社會很大的影響,您可以説説其中哪些影響到他們?

梁:在哪個文化長大就有那裏的色彩。西方是一個後現代相當強調個人主義,早前是個人主意帶到個人的價值,但是現在非常強調個人的利益。我想這一點「跨越」也有針對的,我們很想重新強調羣體生活,於是我們這5年我們做領袖訓練營,比較受歡迎,其中一個很大焦點是,在營裏他們可以重新享受一個青年人裏面釋放出來的一個關係,什麽是釋放呢?在camp裏容野L們發揮自己的give,並且這個give要在team work 裏作出來。這個西方也有這樣的傳統,但是整個社會瓦解,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性越來越低,比如動不動就罷工,變得在處理裏面,我們擔心如果太過講求個人主義,其實是沒有合作和沒有幫助,更不用説基督教的捨己。故此我們針對此,教導青年人世界上還有另一事情,我們需要羣體生活,在羣體裏找到自己。因爲在個人生活裏,你會發現慢慢失去了自己,在羣體生活裏面,反而看到當互相幫助,看到自己、別人的長處和弱點,對自己和別人認識加深,都是在羣體裏重整,幫助青年瞭解社會。

當然新社會也有很多的好處。加拿大很多的空間,不像香港那麽壓迫性。這裡有大自然,有安靜的時候聼自己的聲音,對一個人重整、認識自己、對自己有深度的看法都有好處。所以我們看加拿大環境有好與不好。教他們辨認好的方面要吸收,不好的就要淨化。

如何才算是一個青少年領袖?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

梁:一方面他對自己有認識,瞭解自己。另一方面需要客觀的批判能力、獨立的思考能力去認識這個社會與周圍環境。然後可以成長,這個包括身體上成長、靈性的成長以及社會性所理解的成長,三方面要結合。既是他的信仰、他的專業和整個人的身體的成長,這三方面可以有合併一起,會穩步向前的。從春天到夏天,秋天、冬天人生的四個季節,現在青年人在20至30嵗的年紀。他們最需要是接觸外界,即是一定要對社會世界有更大的接觸點和認識。因爲通常這個年紀是最有興趣去求知最大認識東西,去擴大生活空間,認識加增。這樣到了30至40嵗開始有家庭,穩定下來,不是有那麽易變。他的發展要有根基。如果這個人生活圈子很窄的,這10年很少見人,到了30、40嵗就開始收縮,生活圈子很窄、不想與人溝通。所以有些時候我看見爲何有些青年人出來工作,有人不懂得與人相處,不知道如何處理婚姻關係,不懂如何照顧小孩子,這就是反映他們之前打下的基礎差。

「跨越」這些年來,您看到現代華人青少年要成爲領袖,他們最缺乏最需要提高的是哪方面?

梁:現在青年人最缺少的是自信——爲什麽?需要相信自己是這個世界的領袖。讓他們知道在這個社會可以立足。在此作領袖的人,在其他地方也會是領袖。華人過去普遍移民到此,會定自己是二等公民,心態避世,現在華人社會正學起步,比如有華人的議員佔一定的位置,華人可以立足。

青年人在此讀書,英文的世界他們可以打進去,他們期待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加拿大比美國容納量多,而有的作爲家長的也説這個世界不屬於他們的,對下一代不好的影響。重要的是自己不後退,我們在主流社會做貢獻,給下一代參考。



相關新聞:
「跨越」十年 ——「跨越」創辦人兼總幹事梁永康牧師專訪(200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