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纪的首次世界性传回耶路撒冷运动会议2004年7月份在美国三藩巿举行,中国、海外华人及来自不同国家的领袖重申了传回耶路撒冷运动的异象。
第二次会议于上月在港召开,各国与会领袖初步确定了传回运动的方向及策略。
在会议上,与会者先祈求神赐下谦卑的灵,及专注的目标,并合一的心意。此次会议非常重要,参加者在呼召、合作和委身方面得到更新。
呼召、合作和委身方面大大更新
这次参加会议者有三类:来自中国、海外及世界各地,更具代表性,每类都有独特角色。会议上大家的合作得到更新。特别的是,大家都肯定中国教会在这任务上的重要角色。
大会上大家亦重温了神向华人教会前辈显示的传回耶路撒冷的异象,回顾他们如何勇敢、顺服地接受神的呼召。与会者的心都火热起来,呼召得到更新。多次祷告里,不少人将自己重新献上,委身心志得到更新,更有19位愿意献身踏上通往耶路撒冷的宣教旅程。
集思广益,探索有效的跨文化宣教事工之路
大会主要目的亦在探究有效、可能及具体的的跨文化宣教事工的方法、面对的挑战及工作的机会。结果会议结论有四方面。
招募及动员
首先,与会者公认祷告为招募及动员的要素,并没有单一方法而因人而异,亦确定这为中国教会的要务。
训练
会上,中国教会的领袖看到跨文化宣教的重要性,而海外的华人则可以以"双文化桥梁"的角色来协助训练事工。
差派
与会者虽对差派的机制及实践有不同意见,但均同意合作的重要。在传回运动里,带职宣教被认为是关键性的差派机制。
中途站
在传回运动里,需要有跨文化的、接待传回同工的人扮演"中途站"的角色,帮助他们融入不同文化里。
"我们预期大苦难及更大的牺牲"
在此次传回大会里,筹办者表现了参与此运动的心志:"在实践传回耶路撒冷运动异象及努力去完成时,我们预期大苦难及更大的牺牲,我们也预期面临加剧的属灵争战。"
"基督虽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敌对;但祂要更受到从中国到耶路撒冷之间千千万万新信徒的跟从、称颂及爱戴。"
传回耶路撒冷运动第二次全球性会议上月结束
"在实践传回耶路撒冷运动异象及努力去完成时,我们预期大苦难及更大的牺牲"
陳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