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纪的首次世界性传回耶路撒冷运动会议2004年7月份在美国三藩巿举行,中国、海外华人及来自不同国家的领袖重申了传回耶路撒冷运动的异象。
第二次会议于上月在港召开,各国与会领袖初步确定了传回运动的方向及策略。
在会议上,与会者先祈求神赐下谦卑的灵,及专注的目标,并合一的心意。此次会议非常重要,参加者在呼召、合作和委身方面得到更新。
呼召、合作和委身方面大大更新
这次参加会议者有三类:来自中国、海外及世界各地,更具代表性,每类都有独特角色。会议上大家的合作得到更新。特别的是,大家都肯定中国教会在这任务上的重要角色。
大会上大家亦重温了神向华人教会前辈显示的传回耶路撒冷的异象,回顾他们如何勇敢、顺服地接受神的呼召。与会者的心都火热起来,呼召得到更新。多次祷告里,不少人将自己重新献上,委身心志得到更新,更有19位愿意献身踏上通往耶路撒冷的宣教旅程。
集思广益,探索有效的跨文化宣教事工之路
大会主要目的亦在探究有效、可能及具体的的跨文化宣教事工的方法、面对的挑战及工作的机会。结果会议结论有四方面。
招募及动员
首先,与会者公认祷告为招募及动员的要素,并没有单一方法而因人而异,亦确定这为中国教会的要务。
训练
会上,中国教会的领袖看到跨文化宣教的重要性,而海外的华人则可以以"双文化桥梁"的角色来协助训练事工。
差派
与会者虽对差派的机制及实践有不同意见,但均同意合作的重要。在传回运动里,带职宣教被认为是关键性的差派机制。
中途站
在传回运动里,需要有跨文化的、接待传回同工的人扮演"中途站"的角色,帮助他们融入不同文化里。
"我们预期大苦难及更大的牺牲"
在此次传回大会里,筹办者表现了参与此运动的心志:"在实践传回耶路撒冷运动异象及努力去完成时,我们预期大苦难及更大的牺牲,我们也预期面临加剧的属灵争战。"
"基督虽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敌对;但祂要更受到从中国到耶路撒冷之间千千万万新信徒的跟从、称颂及爱戴。"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