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爸爸,我有一個問題。我們每年都慶祝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在馬槽裡。可是,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總是把注意力放在馬槽,而不怎麼提起耶穌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呢?耶穌降生的目的,難道不是為了十字架嗎?
父親(沉思片刻):嗯,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聖誕節確實是慶祝耶穌誕生的日子,我們歌頌馬槽裡的嬰孩,贊美他的降臨。但你説得對,耶穌降生在馬槽的背後有一個更深遠的目的,那就是十字架。
兒子:那為什麼人們不在聖誕節提起十字架呢?
父親:你想啊,聖誕節的時候,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耶穌的降臨,他的謙卑和愛。耶穌選擇以一個嬰孩的形像來到世上,這是為了讓人看到神與我們同在的美好。但他從降生的那一刻起,他的使命就已經指向了十字架。他道成肉身,就是為了最終為世人的罪付上代價。我們不應該只看到馬槽裡的嬰孩,而要記住他來到世上是為了成就什麼。
兒子:那如果耶穌的使命是十字架,為什麼降生在馬槽,而不是直接去完成他最終的任務?
父親:這正是神的智慧所在。耶穌的降生、成長、教導、醫治和犧牲,都是一個完整的救贖計劃的一部分。他用自己的生活和言行教導我們神的愛、憐憫和公義。馬槽只是一個起點,而十字架是這個旅程的終點。通過他的生命,耶穌向我們展示了他不僅是一個能體會人類痛苦的神子,更是一個為了拯救世人甘願犧牲的救主。
兒子(低頭思索):所以,當我們慶祝馬槽裡的嬰孩時,我們其實也應該被提醒他最終要走向十字架,是嗎?
父親(温柔地點頭):是的,孩子。馬槽和十字架是分不開的。當你看到馬槽裡的嬰孩時,想想他後來為世人的罪受苦,為我們每一個人死在十字架上的愛。慶祝耶穌的誕生,也是在感恩他最終的犧牲。
兒子:那我們每年慶祝聖誕時,其實應該想一想,耶穌道成肉身,難道不是為了十字架而準備的嗎?
父親(微笑):正是如此。耶穌的一生都指向那一刻。所以,當你看到馬槽時,不妨也想想十字架,這樣你會更明白耶穌降生的意義。這個問題,你自己也可以繼續思考:耶穌道成肉身,是否真的只是為了上十架而來呢?
引言:馬槽與十架的關系
當我們每年慶祝聖誕節時,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那温馨、祥和的畫面:一個破舊的馬槽、圍繞著嬰孩的牧羊人、天使的歌聲與明亮的星光。耶穌基督以一個柔弱的嬰孩形像降臨於世,似乎像徵著希望、和平與新的開始。然而,在這個美麗的畫面背後,卻隱藏著一個更加沉重而深刻的使命--十字架。
聖經中明確地揭示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21)這個救贖的計劃,從耶穌降生在馬槽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正如使徒保羅所説:「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提摩太前書 1:15)馬槽與十字架的關系在於:一個像徵著謙卑與開始,另一個代表著犧牲與終結。耶穌的降生並不僅僅是為世人帶來安慰與祝福,更是為了成就神的救贖計劃。他的生命從馬槽開始,卻不可避免地指向十字架。
因此,馬槽裡的嬰孩最終要走向十字架,為全人類的罪孽而死。耶穌在被釘上十字架前説:「現在我心裡憂愁,我説什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脱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約翰福音 12:27)耶穌清楚地知道,他道成肉身的目的就是為了成就十字架上的犧牲。因此,馬槽與十字架密不可分,只有當我們同時看到這兩者時,才能真正明白耶穌道成肉身的全部意義。
這就引發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耶穌的道成肉身,是否只是為了最終走向十字架而準備的?當我們慶祝馬槽裡的嬰孩時,我們是否忽略了他降生的最終使命?這不僅是一個信仰的思考,更是對耶穌一生的深刻反省。唯有將馬槽與十字架放在同一幅畫面中,我們才能真正理解神所預備的那份超越理解的愛與救贖。正如經上所記:「神差他兒子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翰福音 3:17)
願我們在慶祝聖誕節時,不僅紀念馬槽的降生,更反思十字架的救恩。唯有如此,才能明白耶穌道成肉身的真正意義。
馬槽與十架:從聖經和歷史看其與世人的關系
耶穌基督的降生和受難,是歷史和信仰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馬槽像徵著謙卑的開始,而十字架代表著最終的救贖。在聖經與歷史的雙重背景中,我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這兩個標志性事件及其與世人的關系。
一、聖經中的馬槽與十架
聖經中記載耶穌的降生是一個充滿像徵意義的故事。天使向牧羊人報喜時説:「今天在大衞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 2:11)耶穌誕生在馬槽中,這個場景讓人感受到神的謙卑與降卑。一個嬰孩降生在世人最卑微的環境中,像徵著神進入人類最困苦的境地。這一幕傳遞的信息是:耶穌的降臨不是為了權貴,而是為了所有人,尤其是社會底層和被遺忘的人羣。
然而,耶穌的降生僅僅是他救贖使命的開始。從他被包裹在襁褓中躺在馬槽裡時,他的未來就已與十字架緊密相連。耶穌自己預言了他的死與復活:「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裡,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路加福音 24:7)他清楚地知道,他的生命是為著一個更偉大的目的:那就是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的罪受死。
十字架代表著耶穌的最終使命。使徒保羅在《加拉太書》中説:「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脱離律法的咒詛。」(加拉太書 3:13)十字架不僅是耶穌肉體受苦的地方,更是他完成神救贖計劃的關鍵時刻。耶穌用自己的血贖回了全人類,彰顯了他對世人的無盡之愛。因此,馬槽是起點,而十字架則是目的地,耶穌的整個生命旅程從一開始就指向了這個終極的犧牲。
二、歷史中的馬槽與十字架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耶穌的降生和受難都發生在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馬槽背後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社會背景。耶穌的父母由於户籍登記而被迫從拿撒勒到伯利恆,這像徵著人們被壓迫的生活環境,也表明耶穌出生時的時代充滿了政治動蕩與不安。而他被釘十字架,則發生在猶太宗教領袖與羅馬政府的權力博弈中,耶穌的死不僅是宗教審判,更是政治迫害的結果。
著名的歷史學家們(如:埃克哈特·施耐德(Eckhard Schnabel),巴特·D·艾爾曼(Bart D. Ehrman),約瑟夫·克勞斯納(Joseph Klausner),N.T. 賴特(N.T. Wright),馬丁·亨格爾(Martin Hengel)等)認為,耶穌被釘十字架是當時羅馬人對待反叛者或政治罪犯的常用手段。這使得耶穌的死亡具有特別的意義:他被視作「世人的罪人」,被羅馬政權視為威脅。然而,耶穌的死並不是一個政治上的失敗,而是屬靈的勝利。因為他以無罪的身份代替了有罪的世人,完成了救贖的使命。
三、馬槽與十架與世人的關系
從馬槽到十字架,耶穌的一生都展現了神對世人的愛。馬槽像徵著神願意降卑自己,與人同在。這讓每一個感到孤單、受壓迫的人看到希望:神沒有忘記他們,他願意來到最卑微的地方尋找他們。正如使徒保羅所説:「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立比書 2:6-7)
而十字架則顯明瞭神願意為世人付上最高的代價。聖經中説:「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瞭。」(羅馬書 5:8)十字架是耶穌為世人犧牲的最高體現。通過他的死,他承擔了世人的罪,使他們能夠與神和好。對於世人而言,十字架代表著救恩和新生的機會。
因此,馬槽與十字架共同構成了耶穌救贖之路的完整畫面。馬槽提醒我們:神願意與世上最卑微的人同行。十字架則宣告:神愛世人,甚至願意為他們捨命。耶穌的道成肉身與他的犧牲密不可分。這兩個看似對立的場景--一個像徵著生命的開始,一個像徵著生命的結束--其實共同指向了神對世人無條件的愛與憐憫。
世人的回應
耶穌的降生和受難,不僅是歷史事件,更是向世人發出的愛的呼召。當我們看到馬槽裡的嬰孩時,我們應當想到那無比謙卑的神子願意降世為人;而當我們仰望十字架時,我們應當明白那位柔弱的嬰孩長大成人,為了世人的罪被釘死在木架上。世人如何回應這份愛與犧牲,是每個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耶穌自己説:「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馬可福音 8:35)世人應當如何回應這份超越理解的愛?唯有接受他的救恩,並在生活中活出他的愛,才是對馬槽與十字架最真實的回應。
結論
從聖經與歷史來看,馬槽與十架的關系,是耶穌基督降生與受難的交彙點。它們共同揭示了神對世人的愛和救贖計劃:馬槽展現了謙卑的開始,十字架則成就了犧牲的終點。而對世人來説,馬槽與十字架不僅是紀唸的對像,更是信仰與生命的呼召。唯有將馬槽與十字架看為一體,世人才能真正理解耶穌道成肉身的深意,並回應這份無盡的愛與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