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重新接納為中國傳教和教育事業摆上自己的司徒雷登

【綜合報導】説起司徒雷登,很多華人,特別是在中國內地成長的中國人會想起毛澤東那篇流傳甚廣的文章《別了,司徒雷登》,曾把司徒雷登這位傳教士當成是美國侵華政策的代表。但如今,經過歷史的沉澱之後,人們開始更多認識到真實的他並重新肯定與接納他。日前,也有不少華人媒體如『星島環球網』以及中國內地等不少媒體都更多對其進行報導,重新追思其對中國傳教與教育事業做出的歷史貢獻。

看歷史,原來司徒雷登曾經希望自己的一生從生到死都要在中國,他不僅爲福音熱心,還在中國人民需要幫助的各個方面上全然犧牲自己,他在中國的50年就猶如一粒麥子的死掉,而結出了许多的果實。

著名歷史學家林孟熹這樣評價他:「整個20世紀大概沒有一個美國人像他那樣,曾長期而全面地捲入到中國的政治、文化、教育各個領域,並且産生過難以估量的影響。」

司徒雷登曾自稱「是一個中國人更甚於是一個美國人」, 1876年6月生於中國杭州, 1962年9月病逝於美國,時隔46年後,於2008年11月17日,他的骨灰終於如願得以安葬在杭州半山安賢園,他的夢終於圓了。

司徒雷登的早年及其父母

1869年,司徒雷登的父親司徒約翰牧師來到杭州傳教,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城市,直到1913年終老於西子湖畔。司徒雷登的母親瑪麗隨丈夫來華後,熱心教育事業,曾創辦女子學校。夫婦二人和司徒雷登的一個弟弟都葬在杭州九裏松墓地。

1876年,司徒雷登在杭州下城區出生,説著地道的杭州話,和中國的小夥伴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11歲時,他被送回美國弗吉尼亞州上學,在伯父家寄居,鄰裏小孩都稱他是個不會説英語的「怪物」。等司徒雷登大學畢業時,他已精通英文、中文、希臘文,也對基督教神學有很深的造詣。

1904年,司徒雷登以美國長老會宣教士的身份携新婚妻子回到中國杭州,這個他出生的地方又一次成爲他生命的新起點,並把自己半個世紀的時光都留在了中國。

半個世紀的中國傳教生涯

再次回到中國後三年半裏,司徒雷登先後在杭州及周邊地區傳教和到教會學校任教。

1908年,司徒雷登開始任金陵神學院希臘文教授。1910年,他就任南京教會事業委員會主席。1918年,他編纂了《新約希漢英辭典》。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司徒雷登又兼任美國新聞界聯合通訊社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所在地——南京的特約記者,見證了中國大轉折時代風起雲湧的歷史,撰寫了不少新聞報道和評論。

1919年,他成爲燕京大學首任校長,並主持燕大校務工作達27年。

在任燕京大學校長期間,司徒雷登爲該校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四處募捐,爲燕京大學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所宮殿式的美輪美奐的新校園。

爲提升燕大學術地位,司徒雷登還花重金延請中外著名學者來燕大任教。1927年,燕大與哈佛大學合作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學社,促進中美文化交流。到1930年代,燕大已發展成爲中國學術水平最高的教會大學。

燕京大學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在兩院院士中,燕大學生有52人,另外還有著名校友包括獲得國家最高科學獎的黃昆、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孫道臨、女作家謝婉瑩(冰心)等。

1946--1949年司徒雷登曾任美國駐華大使。1946年,他被授予「杭州市榮譽市民」,並拿到了象徵榮譽市民的金鑰匙。如今,這把金鑰匙還靜靜地躺在耶穌堂弄司徒雷登的故居。

1949年,政治的變故迫使司徒雷登離開了深愛著的中國。他常説人生中的很大遺憾就是沒機會再回中國。他希望回到中國更正一些事情。可惜司徒雷登沒能等到這一天,就於1962年9月19日在華盛頓病故,享年86歲。

去年,司徒雷登骨灰安葬在杭州的當天,燕大的校友們爲這位老校長獻花,很多人當場互相分享和見證著司徒雷登的事迹,以表示歡迎這位深愛著中國的老傳教士返回自己的家鄉。

人們對司徒雷登的再次接納也反映了他們對基督教與傳教士很多由誤解與反感到中性與肯定的態度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