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難?讓青少年恆常讀經﹖更難!教會一直有推展讀經呼聲,但不知如何有效進行。上週六(5月21日),由香港讀經會主辦的「系統讀經與青少年牧養」講座吸引了約500多名青少年教牧、導師和老師參加。講員基督教銘恩堂的梁永善牧師詳細説明瞭系統讀經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讀經如何在教會和學校中實踐:由少到多、由淺入深和由簡到繁,並用問答比賽、查經聚會、電影對比和分享等活動作配合。
缺乏系統讀經,斷章取義,危機重重
梁牧師引用了大量經文和例子説明讀經缺乏系統可能會有嚴重後果。讀經缺乏系統,可能會引致斷章取義、錯誤引導、錯誤遵行、對神有偏差的認識和忽略願意的問題。讀經沒有聯繫上文下理,沒有瞭解經文的背景,也會讓人錯誤理解經文,斷章取義。梁牧師説,魔鬼也熟悉經文,所以我們要靈活地辨別,免得陷入撒旦的詭計。
很多教會只是講解新約,所以很多信徒以為新約講的神是愛的神,舊約裏的神是公義、施行審判的神。但梁牧師指出,神是不變的神。他舉出,新約中的神仍是威嚴的,「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希12:29)。舊約中的神也是慈愛的,神是在降下九災之後才降下第十災的,「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這裏,何必死亡呢?」(結33:11),中間充滿了神的慈悲和憐憫的心情。
從淺入深、從少到多、從簡到繁,系統讀經更容易
梁牧師説,讀經不一定是從創世紀第一章讀到最後,比如利未記記載了繁複難明的祭祀的方式,即使略過也不會影響聖經的完整性。梁牧師建議青少年人從馬可福音開始讀經,然後是腓立比書、約翰一書和二書,然後是小先知書。
系統讀經的規律是:從少到多、從淺到深和從簡到繁。以上提到的幾個的經卷比較短小,讓他們更有成感、更有動力地繼續讀下去。
很多人讓初信者從約翰福音開始讀,梁牧師指出約翰福音是福音的補充,很多青少年人初讀「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到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感覺像耍太極一樣,結果只會留下聖經「很悶」和「很深」的壞印象。
系統讀經配合活動更有趣
「住在跑馬地——猜一個使徒的名字」「多馬!」;「猜一個使徒的名字,謎面是形容新年的煎堆的」「答案是『腓利』」;「牧師的大腿——猜一個門徒的名字」「大比大!」大家不禁鬨堂大笑。這是梁牧師向大家講解如何用活動配合讀經,引起青少年讀經的興趣和改變讀經氣氛。
很多牧養青少年的教牧反映,讀經對很多青少年來説很沉悶,所以他們的表現得不投入。梁牧師建議運用問答比賽、查經聚會、電影對比和信仰分享等活動配合。有獎問答比賽對小學生和初中學生十分有效,如以上輕鬆搞笑的聖經問答比賽題目。
在查經前,可讓他們扮演聖經裏面的情景。很多時候他們會把經文的中心掌握錯了,所以之後要和他們講解經文的中心。並且,做話劇讓活潑好動的和文靜少説話的人都參與其中。比如浪子的比喻,他們很自然的會把浪子作為主角扮演,活潑好動的人必然是爭著去扮演浪子的。做完戲劇後,再向他們講解原來故事裡的大兒子才是主角,調較他們理解聖經的重點,讓他們知道「原來聖經不是隨便看的」。
電影對比方面,可播放一套關於聖經的電影,然後於聖經對比。比如一個電視節目是用科學解釋聖經裏面的「十災」的,裏面有法老如何將手上的杖變成蛇,當火山爆發時天會變黑,成黑暗之災等等,這樣的電影給讀理科的學生看效果非常好,是給他們理性思考的挑戰。
梁牧師強調,查經的重點是設立思考性的問題,要有深度,用問題讓他們去反思和討論,讓他們知道聖經與他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青年導師一定要幽默風趣?
梁牧師的言談間充滿幽默感,讓聽眾不時捧腹大笑。有人問,如果自己沒有幽默感,怎麼辦呢?梁牧師回應説,神給各人不同的性格,做青少年的導師最重要的是愛,和愛的回應,所以不一定是鬼馬幽默的。他説,他至今還記得一個哭著來教導他的牧師。
梁牧師還強調,牧者要多給青少年發揮的機會。比如有一次他和大專團契相聚時,發現他們的團契的名字是獨一、有創意又寓意深刻的。比如是「供Full組」,寓意神的供應是充足的,又有一個「So Go組」,Sogo,是「崇光」,寓意神的大能,是Show﹙表現﹚出來的,「go」,是動力的,行動的。
有參加者指出,在教會推行系統讀經的困難是很多青少年沒有讀經的興趣,覺得「忙、悶」,缺乏恆久性和缺乏榜樣。梁永善牧師回應説,生命能影響生命,教會的領導人平時有沒有讀經的習慣會給信徒無形的影響,所以教牧要首先稱為系統讀經的人。
信徒説「忙和悶」,首先是從理性上説服他們,比如問他們,「如果有人給你$1400,然後要你還他$20,你情願嗎?」他當然説「情願的」。那麼神給他24小時(1440分鐘),每天只是安排20分鐘讀經,沒有理由説不行。
香港讀經會特別著重推展青年人的讀經運動。他們將在今年推展「Sun Pilot」全港中學生讀經運動,為青少年制定為期一年的讀經計劃。
系統讀經與青少年牧養——如何在青少年中推展系統讀經
Carol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