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ia博士台灣專題演講 檢視基督教全球新視野

11月25日早上,五位來自普世教會協會的代表團成員來到了位於陽明山上的台灣神學院,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及普世事工幹事徐信得牧師的陪同下參觀神學院、並向全校師生發表專題演講,講道為:「靈性形塑與社會關懷」。首先,Rev. Dr. Samuel Kobia表示,我們要在「普世運動」的觀點下,來談這個與靈性運動形成有關的主題。

甚麼是「靈性」,就是借著聖靈而形塑的生活方式。從四個不同的角度來看,首是「倫理(價值)的團體」,還有「基督福音的整全性」、「普世運動與信仰形塑的關係」,以及「怎樣形塑對教會論、普世運動的瞭解」。

「靈性」與「社會參與」兩者應結合在一起
首先,Kobia強調:「靈性形塑」與「社會關懷」(或倫理議題)兩者必須在一起。社會,就是在教會論與倫理學兩者的關係中。「教會團契」,就是過團體的團契生活,而團契生活與信仰告白兩者不能分開的,並以福音傳統作為兩者的準則。生命見證對於社會的態度,乃至信仰傳統與倫理實踐兩者構成了整全性的問題。

接著,Kobia説道,基督徒不能隔絶於社會的運作,教會本質上是倫理的團體,並實踐在社會的生活中;而我們的信仰與禱告,必須把神的愛落實在人的生活中。

第二,是基督福音的整全性,也就是建立靈性與實務並重的信仰。在21世紀,把普世的觀念落實在教會、社會中,也就是團契存在的本質。同時,Kobia亦強調基督徒禮拜生活的實踐,要落實在實際的生活中。因此,基督的福音就是教會論與倫理學兩者的連結。

第三,「普世運動與信仰形成」。從普世的層面來看,生活反映了對社會的見證,尤其是對普世的共同見證,此外,不應過分傾向靈性、或社會/公義,也不應偏重於以教會為中心、或以世界開放為中心的普世運動。Kobia坦言,「靈性」與「社會參與」兩者應該是緊密結合的,同時,倫理議題必須放在普世的思考中,並藉由彼此參與、以化解各自的差異,這也是普世教協存在的目的。

走在普世信仰的旅程中,看到彼此可見的合一
然而,普世教協就像是一個團契,透過更多的對話,找到更多的共識,同時,它亦提供一個論壇,彼此討論在神學、倫理、文化上仍是分離的議題,並由此尋求信仰、見證的合一。因此,普世教協不僅是一個機構,更是一股運動(Movement)。

Kobia亦強調,在培養普世、倫理價值的形塑應是教育的一部分,在回應神的呼召、並成為一個「合一」的團體。

最後提到非洲教會的發展,Kobia表示,在本世紀非洲將成為基督徒最多的一洲,緣於兩大趨勢──「五旬靈恩運動」與「非洲獨立/本土教會運動」,然而,非洲教會,反映了非洲的特質、推動本土化,同時,在公共領域中、亦扮演了其公共角色的特質;而非洲教會的新發展,反映在派遣眾多宣教士前往非洲以外的地方宣教。

「總結來説,在檢視全球基督教的重心、會逐漸往南方轉移,及至2040、2050年,非洲教會將成為基督教新的中心。」Kobia説。而專題演講時間,就在希臘東正教會普世幹事Rev. Fr. Gabriel Papanicolaou以東正教在待降節的傳統方式禱告後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