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志教育强闯校园失败 港台关注者回应

今年甫踏入新年第一天美国即有两个州实施"民事结合",让同性恋伴侣享有与异性恋婚姻同等的公民权利。欧美国家对同性恋已大开法律之门,而台湾则为华人社会中最紧跟欧美国家的脚踪的地方。去年同性恋运动(下称"同运")的推动下,台湾教育系统几乎失守。

本月初来自台湾"真爱运动"的推动者之一齐明向香港维护传统家庭的机构分享了台湾的经验。浸会大学宗哲系讲师关启文博士亦以香港的情况作回应。

一场同性恋课程进入校园危机

为让学生明白要对不同性倾向的尊重,针对学生因为性别特征、性别特质、性倾向而被贬抑或攻击的校园"性霸凌"的问题,台湾推教育部在"性别平等教育法"中加入认识同性恋者的单元,并由妇女团体主导撰写相关教材。

早在08年,教育局编印了《认识同志—教育资源手册》,98年又推出国小教材专书《我们可以这样教性别》及国中的教材专书《性别好好教》,发给全台3千多国中国小让老师使用。然而这些教材推出后,令不少老师及家长忧虑,因为当中的内容已超越了课程"消除性别歧视与偏见 尊重会多元化现象"的宗旨,而是鼓励学生发展多元情欲,变相提倡同性恋婚姻及性爱分离的多元家庭。

但去年5月公布的"97 年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课程内容远超于原宗旨,甚至教导不正常的性观念,引起学校老师及家长组织哗然及群起抗议,教育局不得不即日将有关教材下架,平息众怒。齐明表示去年5月4日当天,台北巿的家长总会率先反对该课程纲要,同一天下午,全国家长会联合会会长亦召开记者会批评此纲要。结果在压力下,当天下午,台湾国会立法院立时通过禁止使用教材及课纲,同时令重新修改。在全国家长忧虑反弹下,基督教、佛教、回教及其他非政社团亦组织成为"台湾真爱联盟"发动签名行动,并收集得40多万社会人士的反对声音,化解了一场同性恋运动走进中小学课程的危机。

这份令社会各界群起反对的"97 年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一味推崇同运的观念,目的在打破一贯的性别观念,并推进台湾仍未合法的同性婚姻。在课程纲要及教材里,不少内容令小学及国中教师及家长怵目惊心。

教导小学生发展"亲密性关系"

齐明举其中的数例以说明,小学课程的其中一个教材《我们可以这样教性别》中提及如何答应别人的"感情告白",教导小学生与对自己"表白"的朋友许下"爱的承诺或约定",而许诺方式竟然包括肢体抚摸、拥抱、亲吻甚至亲密的性关系。齐明举此例子说明社会大众难以接受此课程的原因:"这教材已不单教导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的问题,因此老师觉得教不下去。"

另一令人忧虑的问题是教材中传递"性"与"爱"分离的观念,教导学生从小处理情欲的问题,包括可有爱侣之外的性伴侣,变相鼓励滥交,又明言以"堕胎"处理滥交的后果是"合情""合法"等,漠视堕胎是滥杀生命,并且台湾堕胎行为未合法的实况。此外更在课程中教导同性恋学生如何清洗性玩具,教他们如何自制作性交的工具等,直接鼓励中学生进行性行为。齐明认同社会的确有多元性取向的现象,但对教导国中生多元情欲则不敢苟同。

阻止校园欺凌恐弄巧反拙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教导认识"多元性取向"时并非纯綷去认识及尊重社会的不同性取向的人,更要国一至国三学生去"了解"自己的性取向,这就等于逼使初中学生去作出选择自己性伴侣的取向。另一方面课程亦未清楚解释认识性取向的正确方法,叫教师也无法教导学生,深怕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混乱。

他又表示不少人高中时曾以为自己有同性恋倾向,但长大后确定自己并非同性恋。成长心理学中清楚显示人的成长过程中有著各个性的探索阶段,此阶段要让初中生"选择"性伴侣未免言之尚早,更极可能会对他们带来不必要的疑惑及不安。

他提到自己有一位同学天生的走路形态及手势都有点娘娘腔,同学老师都怀疑他是同性恋,他因此饱受欺凌,又怀疑自己真的是同性恋,更曾一度因此想自杀。幸好后来得到教会关爱,最后得完成师范课程,成为家庭真爱教育的教师。不少人担心新课程会对有同性恋疑惑的学生产生另类的标签效应:"假如班上真的有同性恋,老师叫学生特别要尊重他,这样做实质是为他们贴标签。你很难说他长大后不会改变,但这样的标签反而害了他,令他更受同学的欺凌。再说,你说那同性恋的同学该怎么办呢﹖他的后果谁负责呢﹖"

他认为新课程已远远超越了"消除性别歧视与偏见,尊重社会多元化现象"之性别平等教育课程目标原意,而可能混淆儿童性别认知,鼓励青少年发生性行为,并引导其发展多元情欲,以及多元家庭,成为推动同性恋教育的工具。

关启文博士:真正杜绝欺凌必须从巩固家庭著手

关启文博士亦回应了台湾的课程事件。他指出台湾的同性恋运动的策略与欧美国家一样,将校园视为"兵家必争之地",以下一代为目标对象去倡议性解放运动,把同运的意识形态灌输给青少年,成为正规课程的一部份,并争取在文化上对同性恋全面正常化。他认为,香港同性恋运动一直叩学校的门,在不同的大学开始试图发挥影响力。

他提到本港05年同运在肛交且的司法覆核上获胜,不少同运组织得以进入校园作倡议;除此以外,小童群益会亦宣扬无论在内容或意识形态都与同运接近的"性向无限"观念,培育学生接纳不同性倾向的人。此外,同性恋组织08年时正式向教育局提出将同性恋教育加入课程的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小童群益会在09年进行有关同性恋在中学情况的调查,并呼吁建立"无歧视校园",又推出接受及假定同性恋是正常的宣传小册等,仿傚美国以"安全校园",杜绝校园欺凌的口号将同运打入校园。但关博士提出,研究显示有欺凌行为的学生大多出自问题家庭如单亲及父母再婚等,认为要真正杜绝欺凌必须从巩固家庭著手,方才对症下药。

对于同性恋课程进入香港校园的可能性,关博士认为香港教育制度紧贴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此外香港的中小学大多为宗教办学,认为对防止同性恋教育闯入校园有一定保障,但同运的工作及影响仍然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