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調查:7成青少年想做回自己 呼籲父母無條件接納

7成青少年想做回自己 父母無條件接納提升自尊感
7成青少年想做回自己 父母無條件接納提升自尊感

突破機構發佈調查,近八成(78.3%)青少年以父母對成績期望設定目標,近6成以成績定義自我呈「條件式自尊」傾向。研究指出,條件式自尊削弱自尊感,無條件接納有助提升自尊及展現真實自我。

突破機構於2022及2024年分別進行《家長期望與青少年條件式自尊研究》及《青少年生活狀況研究》,瞭解青少年自我成長發展,訪問對象為10至29歲青少年,分別收回744及758份有效問卷。

自尊感低:近6成呈「條件式自尊」

調查發現近6成(58.8%)青少年呈「條件式自尊」傾向,例如「我讀書成績一般/揾錢少,就算其他方面做得好,我都唔覺得自己掂」。青少年愈有「條件式自尊」傾向,愈以社會期望為目標自我增值、愈感到學業或工作壓力、自尊感愈低。

調查亦指出,平均89.0%青少年經驗「他者接納」,即別人包容自己,例如「我試過同比我叻既人合作,佢地無睇大家既能力差距,覺得我都可以幫到手」,這有助提高自尊感。

此外,平均76.0%青少年理解父母對成績的期望,78.3%將父母對成績期望設定成自己目標,37.9%青少年追求父母期望時有「努力無效感」,認為自己「點努力都做唔到」。

7成青少年想做番自己」

研究進一步探討青少年實踐真實自我。結果發現,73.9%青少年想「做番自己」,即保留原來個性特質生活、做決定。然而,56.4%青少年表示因為要符合別人期望而未能做到。74.4%青少年表示他們的不同面向(如習慣、性情)不被欣賞,80.1%青少年會在別人面前「收埋自己」,為因滿足別人期望而不能展現自我的不同面。

父母無條件接納提升青少年自尊感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高級研究幹事林俊杰指出,研究顯示香港父母普遍接納子女,但青少年仍以父母對成績的期望為目標,形成「條件式自尊」。這種傾向以成績高低決定自我價值,削弱了自尊感。真正的接納是無條件接受子女本質,有助青少年展現真實自我,肯定自己有價值。

突破輔導中心經理廖暉清認為,青少年在父母的期望中成長,內心常有自我挑剔的聲音。即使關係良好,父母的期望也成為了青少年的目標,他們渴望達到甚至超越這些要求,以獲得父母的肯定。父母的無條件接納是提升青少年自尊感的關鍵。

廖暉清指出對父母的挑戰是:「我能否很純粹地愛自己的子女,無論他們的學業成績或工作成就如何,我愛子女的本身,而非愛子女的成就表現。」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