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榮:人不能淪為禽獸之類 教會應清楚教導愛與性

tang.
教會性與愛課題的教導付之闕如,唐牧師主講婚前性與愛的課題吸引了不少青年人赴會。(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人類最大的危機是真愛離開人間,變成機械性、自私、以利益為關係的準則。這是人類可怕的事實,亦是人類可憐的事實。」

「人是唯一照著神的樣式而造的受造物,但失去神的樣式時便連動物都不如,人類成為自己的威脅。這一切非心理學家、科學家、醫學家,更不是政治家可以解決……除非人回到神面前,否則不會有真盼望和方向。」

著名基督教佈道家唐崇榮牧師週日(5月1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大會堂舉行了「婚姻與家庭中的基督寶座2—婚前愛與性之得勝秘訣」聚會。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唐崇榮牧師面對以年輕人為主的聽眾,一如以往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用富哲學性的語言、人性的角度講解這個一般人認為屬於個人的課題。

人與動物有鴻溝之別

唐牧師開始時以《創世紀》去講人與動物本質之差異。他解釋《創世紀》一章描述神創造天地萬物中,所有被造物中只有人類是用「創造」一詞,而其他的受造物包括日月星宿及大自然動物等則用「製造」一詞,顯示當中隱蔵的重要原則,看到人與動物有本質的差別。即使是19世紀進化論的生物學家華勒斯(Alfred Rumel Wallace)亦認為在人與動物之間有絕對的鴻溝,斯賓塞(Herbert Spencer)及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兩位進化論臣亦承認他們難以解釋為何動物進化過程中,動物會突然地進化而成有理性能的人類,以及在動物的本能行動中會出現良心控告的能。

他進一步説明人跟動物的本質差異可見於人對自由、真理的追求上:「動物只達到本能需要:食色性也。只要可吃、性交歡樂就滿足。但人不是這樣,有吃要有性也要研究,因此緣故看到上帝創造人時,讓人追求真理。人超越於動物,因此要在吃和性的關係上應明白真理,以及在真理原則下應做怎樣的控制。」

「性博士」金賽掀起的性革命開始,整個廿世紀道德滑落。唐牧師憤然説:「香港男人平均與七個女子發生性關係。這可以嗎﹖可以這樣做人嗎﹖我們孩子也這樣你們甘願嗎﹖我們孩子應該更好。」

他又説:「我們(基督徒)要嚴肅思想自己是神創造的人,要與不明白上帝真理的人有所分別,更要與上帝製造的動物有不同的倫理準則,如此新的時代就會來臨,永世原則重新用於新社會。」

人要活得像神——這是人性的最高尊嚴

性慾問題看似是個人生理或心理的問題,但唐牧師指出性慾亦是神所創造的,因此他説:「不知道存在問題,無法解決自己的性慾。」

《聖經》創世紀1章便記載:「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人既按神的形像而造,因此要活得像神,並以神作為人生目的,「這是人性的最高尊嚴,明白自己如何尊貴的話便不甘願淪落。」

他又説,教會是最應該去教愛及性的地方,若教會閉口不言,便由其他地方去講。但今天人不聽道,或不願聽,或由於牧師沒好好講道,因此人不知道自己的本性,亦不知道自己該怎樣生活,「沒有道的社會是淪落的社會,沒道的人性是淪落的人性。因上帝的道我們知道如何生活,發現到自己的尊嚴,不能淪落到禽獸的生活。」

青年人:教會少觸碰性與愛課題

據大會場刊唐牧師的介紹,此次聚會的主要對象是時下的青年:「我們發現很多青年在真正面對這難題(性與愛),卻不知道從哪裡得到答案。他們就東找西尋,在路邊道聽塗説,選了一些不負責的人所寫的文章,囫圇吞棗把自己的一生荒廢掉了。」

本報與現場參與的青年作了訪談。兩位來自大角咀一浸信教會的大專生表示,他們在教會鮮有接受如何處理性愛的教導,朋輩成了他們談論性的更好對象。其中一位青年弟兄表示教會團契中曾分享類似話題,但由於聚會是男女一起而感到難於啟齒。另一位來自靈糧堂的姊妹亦表示教會性與愛課題的教導付之闕如,若有相類問題多會找傳道人傾談。

唐牧師亦勸勉教會應成為社會的指引:「所以我認為教會不應當道貌岸然,教會應當勇敢真實且富有愛心智慧,把這些問題的答案,清楚、真實,有愛心地把它提出來,成為昏迷之人的甦醒,成為混亂之人的鎮定,成為在迷途中指引方向的曙光。」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