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第七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已進入倒數的階段,大會為紀念第一位入華宣教士馬禮遜宣教二百週年,與宇宙光共同籌畫展出基督教與華人歷史文化圖片展掛圖120至150幅,同時舉辦學術研討會和專題講座。
除大型圖片展外,宇宙光同時出版馬禮紀念文集七十本,希望掀起華人文化社會羣體對基督教之關心重視。為瞭解整項工作的進展,本報記者特別採訪了活動總策劃人林治平教授。
走進林哥的辦公室,眼前所見都是一疊一疊厚厚的紙張,還有埋頭苦幹在最後衝刺階段的林哥...
記:林哥,您好!看到那麼多的工作,您們辛苦了!可以告訴我們這次出版馬禮遜入華宣教二百年紀念文集的大型製作,對華人基督教史有什麼重大的意義?
林:基督教進入中國,從馬禮遜開始至今年已有二百年的歷史。過去很多的宣教士都撒下了福音的種子,然而,我們需要做的是預備一個塊好的土地。能不能結出果實,不單是有沒有努力去撒種的問題,種子撒在哪裡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在華人宣教很多時候是受過去的文化所影響,例如在中國,因著陶多多的歷史因素,基督教被認為是破壞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宗教。文化就在你四周,它不知不覺的影響你,所以要傳教的話一定不能忽視文化的工作。宇宙光一直以來做的都是福音預工的工作,至少我們希望預備種子生長的環境,讓中國人不要活在過往的錯誤和偏見中。
對於現代人而言,自16世紀開始,人開始相信看得見、摸得著、想得通的事情,那就是科學。但聖經講的是一個「全人」觀念,除了看得見的東西外,還有看不見的世界。你怎樣看得見上帝呢?但我們所相信的神是無所能的神,祂是比我們超越的。所以我們做文化的工作,就是清除路旁的石頭,還原歷史的真相。因為我們不認識歷史,就不認識自己。
記:我知道在論文中有關於中國歷史文化相關人物傳記,如馬禮遜來華、戴家的故事、來華宣教士列傳等。您在編製這本文集時,有什麼感動的地方?
歷史上的「第一個」都是很了不起的,就如第一個上太空的人也廣為人知。能開創一個天地,為後面的人開道路,是一件偉大的事情。我們做這本文集,希望把這些開路先鋒的故事記載,以後的人也可以參考。我想趁著這個機會,能正面肯定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之關係,有利在華宣教工作進行,促使基督教在華人文化社會中落實生根,是非常有意義的。
記:您對讀者看完了文集的期望是什麼呢?
我想馬禮遜來華二百年是一個很好的時機,通過深入探討基督教與中國歷史文化,分析宣教歷史之發展及其對華人社會文化教育之影響與貢獻,我們希望能影響文化、形成文化,讓種子落土生長,結實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記:最後可否分享一下,作為華福會世界董事會的副主席,您認為這個會議對華人宣教有什麼影響力?
林:華福會是很有意義的,它為全球華人提供一個平台,可以互相激勵,我們擁有共同的精神。其實華福會的開始真的是一個miracle,在1974年的洛桑世界福音會議後,70多位參予的華人領袖同心發起了華福會。自第一屆1976年在香港舉辦以後,至今30年一直在舉辦,想想實在是不簡單、也是很奇妙的事情。當時大家都很年青,不過我們抱著相同的異象,希望召聚華人教會一起推廣普世宣教,撮合各團體的合作,其中最明顯是差傳召開了很多宣教的研討會,讓很多華人開始差傳的工作,包括舉辦很多神學和福音會議等,成為宣教一個很大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