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美醫師見證:試煉是上帝化妝的祝福

上帝若給我們祝福,相信沒有人拒絕。不過,若事先得知上帝用試煉苦難做祝福的包裝紙,恐怕勇敢去接受的人並不多。郭惠美醫師是敢於接受化了妝的祝福的少數人,在試煉中,她靠著上帝的恩典打開苦難的包裝紙,結果迎來雙倍的祝福。

「上帝送給我化了妝的祝福。起初我也軟弱過,但當我帶著信心勇敢去接受後,才發現這化了妝的祝福是多麼的美好,體會到上帝在其中所擺下的美意。」這是經歷人生高峯與低谷後,郭醫師心靈深處迸發出來的信仰告白。她的奇妙見證讓人彷彿重温了「約伯記」……

二十年馬拉松式禱告終領丈夫歸主

很多基督徒都表示:傳福音難,向親人傳福音更難。郭醫師對此亦深有同感。為了讓自己的丈夫信主,她堅持了二十年馬拉松式的禱告,對郭醫師來講,這是不小的試煉,亦是信心和忍耐的課。

談起自己的丈夫陳彰弟兄,郭醫師向記者傾訴起了自己大學時代的「羅曼史」。他們原來是台大醫學院的同學,記得陳弟兄向她展開追求時,她提出一個要求:「若要交往,必須去教會。」對愛情很執著的陳弟兄滿口答應下來。

既然答應女友去教會,他就恪守諾言,絕不馬虎。除了熱心參加教會的聚會,陳弟兄對上帝的話語亦非常追求,把整本聖經從頭讀到尾,憑藉超強的記憶力將很多經文熟悉,他學習聖經的火熱勁頭就連郭醫師也刮目相看。不過,在基督教信仰大門外徘徊的陳弟兄,久久無法入門,讓郭醫師非常心急。

陳弟兄才智過人、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在台大醫學院畢業後榮獲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全額獎學金,與郭醫師一同赴美,順利取得免疫學博士學位。但在信仰道路上,郭醫師認為陳弟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雖然他對聖經很熟悉、能脱口而出不少經文,但都停留在理性環節與知性層次上。為此,郭醫師常勸導他「欲讀懂上帝的話語,需要用『心』、而非『頭腦』,否則我們永遠無法遇見上帝。」

然而,勸告歸勸告,若沒有上帝的大能,改變一個人豈能單靠幾句勸告就奏效?深知這一點的郭醫師,每日跪下來俯伏在主面前,求上帝早日感動丈夫信主。可誰料想到,這一禱告等待就是二十年!後來,郭醫師向子女講述這段曲折經歷,孩子們對她開玩笑説,「早知如此,當初你找個信主的男友就好了。」玩笑歸玩笑,郭醫師卻不後悔,倘若時光可以重來,她稱自己還會選擇現在的「另一半」。

郭醫師説,陳弟兄對愛很痴情,甘為她付出一切,這份真心成為自己堅持二十年馬拉松式禱告的動力。此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一個難信主的丈夫在身邊,反倒激勵她的生命不斷更新成長,使她與家人的交往中活出基督的生命。

其實向陌生人傳福音一般相對容易些,但是對於自己的親人反而困難。郭醫師解釋説,丈夫對她太熟悉了,自己如同「魚缸裏的小魚」,其一言一行都在他眼中,若她的行為、生命沒有進步,即便講得再好聽,也很難讓丈夫信服,甚至是成為他信仰的絆腳石。因此郭醫師明白化難為易的課作在丈夫身上,而是首先作在她自己身上。為此,她祈求上帝的光照亮自己的心,使她謹慎言行,遵守主道。

上帝不負有心人,經過二十年的試煉,上帝終於成就她的禱告——陳弟兄受聖靈感動決志信主並受洗歸入教會,圓了她的美夢。現在夫妻倆攜手走天路,同心事奉主,把榮耀歸給天父。

在事奉、家庭、職場上榮神益人

郭醫師在事奉、家庭與職場上都盡職盡責,做到榮上帝益人。在職場上,她是一名德才兼備的醫師,贏得患者朋友的廣泛好評;在家庭,她相夫教子,是好妻子、好母親,在她生命的影響下,丈夫、孩子們都歸入主的名下,成為虔誠的基督徒;在事奉中,她為主擺上自己所有的恩賜,熱心參與各樣聖工,無論是教會內的服事,還是海外的宣教都可見到她的身影。

曾有人向她請教平衡事奉、家庭與職場的秘訣,她總結自己的心得説,「首先將時間分別為聖,其次是做事要專心。」詳細來講就是基督徒要把自己為主服事、陪伴家人和工作的時間合理安排好,特別是要保守好屬於上帝的時間,不能因為忙碌而減少自己與上帝親近的機會。

另外,基督徒無論做何事,都要投入100%的精力,不可有私心雜念。比如在工作中,為了避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郭醫師絕不會在辦公桌上放私人的東西,這樣可以把自己的全副精力都投入在病患身上。

談及事奉話題,記者還瞭解到,在郭醫師的支持下,她在曼哈頓成立的英文查經班已有十八年之久的歷史。分享查經班的事工時,郭醫師回憶早在紐約求學期間,她就與來自台灣的弟兄姊妹一起在曼哈頓開始了查經班。靠主恩典,查經班不斷壯大,最終發展成教會。之後,教會遷移至皇后區。

雖然教會從曼哈頓遷走,但郭醫師對曼哈頓的福音工作仍充滿負擔。後來她接到一些朋友的電話,得知他們的孩子在曼哈頓讀書或做事,需要有人在那裏提供屬靈的場所。於是在不斷的禱告尋求中,郭醫師最終從上帝領受到異象,將曼哈頓的查經班事工延續下來。

多年來,郭醫師為查經班聖工無私擺上金錢和時間。過去最辛苦的時候,郭醫師要提前悉心預備經文,一下班就要立刻趕至查經班,身上壓力不小。好在後來得到她教會英文部牧師的參與支持,使郭醫師的擔子減輕了許多。

郭醫師認為查經班不僅是基督徒學習上帝話語的地方,亦要肩負起傳福音的使命,她常鼓勵查經班的弟兄姊妹攜未信的朋友參加,讓他們聆聽到福音。為給慕道朋友創造最舒適、最輕鬆的環境,所以郭醫師把查經班設在廳內,不讓他們感到拘束。只要弟兄姊妹生命成長、有人重生得救就是給她的最大安慰。

然而,十八年的查經班服事之路並非一直平坦,中間亦經歷過挫折,甚至讓郭醫師萌發中途放棄的念頭,幸好上帝及時給她啟示鼓勵她堅持到底。郭醫師回憶説,有一次,查經班的人數突然變得很少,算她在內只有4個人。這使她非常難過,她向上帝禱告説,「上帝啊,查經班的人數不增反減,袮是讓我將它停止還是繼續堅持?求袮給我指示,倘若下次參加人數不超過四人,就表明袮讓我將查經班停下來;若袮的心意並非如此,就請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結果郭醫師欣喜地發現下一次出席查經班的人增加很多,垂聽禱告的上帝用事實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經過此事的考驗,郭醫師更加堅定發展查經班的信心。

大災難臨身,她倚靠主恩得勝

如果把郭醫師之前遭遇到的試煉比作小考、中考,那麼2008年10月的一場大病則看作是對她的大考。郭醫師追憶説,那場大病實在來得太突然,其實她的身體之前一直很健康,從小到大很少患病,直到後來她突感自己的身體太疲倦,作了很多檢查都查不出病因,最後婦科檢查出她患有卵巢癌,身體腫瘤指數比正常人高出100倍。

這一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打在郭醫師家人的頭上,丈夫、孩子聞訊後淚如泉湧,抱在郭醫師身上嚎啕大哭。她的丈夫抱怨上帝太不公平,為何允許災難臨到愛主至深的妻子上。不過,身患重病的郭醫師卻顯得很冷靜,她還反過來安慰家人。

郭醫師坦然自己內心也有軟弱和懼怕,但深信充滿慈愛的上帝送給她的是用苦難化妝的祝福。她鼓勵家人説,聖經指出基督徒在世上會遭遇各樣患難,但患難可讓基督徒更加經歷上帝、顯出上帝的恩典。

面對人生苦難,郭醫師把自己的生死完全交託給上帝,無論結果如何她都欣然接受。她曾向上帝禱告説,「若袮要把我接回天家,我會很高興,因為無論服事、家庭還是職場上,我都盡職盡責,沒有任何遺憾了。若袮讓我留在這世界上,就求袮醫治我。」

在禱告上,郭醫師一家人並不孤獨,因為教會與查經班的弟兄姊妹、以及她的患者朋友們都在為她病情好轉而禱告。過去,郭醫師多次義務地幫助教會的弟兄姊妹看診治病,還為患者禱告。俗話説,患難見真情,在治療期間,很多曾受助於郭醫師的弟兄姊妹、患者朋友紛紛跑來看望,並帶來食物、補品、鮮花水果送給她,並不住的為她禱告。他們的真情與熱情讓郭醫師大為感動。

雖然有很多人為她的身體健康禱告,但其治療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郭醫師的體質比較特殊,很容易對藥物產生過敏,找到適合她體質的藥物絕非易事。獲悉此嚴峻情況的人都替郭醫師捏把汗,但她卻一點也不擔心,內心充滿了喜樂,因為她已得勝死亡的恐懼,把自己的生死完全交給上帝,無論結果如何她都喜樂面對。

最後,垂聽禱告的上帝再次用事實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讓她留在世上繼續傳揚福音、見證主名。在治療末期,上帝用祂大能的雙手再次彰顯醫治的奇跡,使郭醫師順利通過一場有驚無險的考驗。

距病情痊癒還不足一年,若換了別人可能還擔心病情是否會反彈,但郭醫師卻一點也不放在心上,繼續努力事主。對她來講,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推動主的聖工。她分享説,眼下她最大的盼望,就是上帝能大大使用查經班使其成為祝福的管道,把基督的救恩向更多人傳揚。

  • 專訪:富勒神學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會經驗,啟示亞裔移民教會

    專訪:富勒神學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會經驗,啟示亞裔移民教會

    作為一位牧師、教授,Dr. Alexia Salvatierra擁有38年牧會經驗,並在美國的拉美裔移民教會中有深度參與及屬靈影響。在最近接受《基督日報》採訪中,她回顧了自己對拉美移民教會的研究、深入探討了移民教會中代際之間的緊張關系,並分享瞭如何通過對話與和解來跨越這些代際鴻溝。她的觀點不僅對拉美移民教會具有指導意義,對亞裔美國教會也有著深刻的借鑒作用。

  • 贊美之泉2025年亞洲巡迴演唱會將覆蓋5國11城 培育新一代敬拜者

    全球華人敬拜音樂事工贊美之泉(Stream of Praise)近日正式公佈其2025年亞洲巡迴演唱會及暑期兒童敬拜特會行程,涵蓋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多個城市。這次巡迴不僅包括敬拜贊美,還包含敬拜培訓、女性特會及暑期兒童敬拜特會。

  • 狄更斯經典信仰作品搬上熒屏 《萬王之王》預計復活節上映

    由Angel Studios製作的動畫電影《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計劃於2025年4月11日全球上映。這部作品以英國文學巨匠查爾斯·狄更斯的故事為基礎,講述了一位富有想像力的男孩在父親的講述中領略耶穌基督一生的傳奇。

  • 觀點:人工智能與社交媒體,基督徒應如何看待潛在的挑戰?

    在過去的幾天裡,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以低成本,製作出了類似的人工智能模型,震驚了科技界(以及美國股市)。再往前幾周,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宣佈結束第三方事實審查計劃;2024年末,澳大利亞政府出台了社交媒體年齡限制法,以保護年輕人。技術變革已經主導了2025年的開始。AI對我們理解上帝和社區有何影響,全球基督教看法不一。

  • 美福音派收養機構繼續關注中國收養問題

    自2024年8月中國終止跨國收養項目以來,近300個美國家庭陷入困境。美國福音派收養機構「生命線兒童服務機構」(Lifeline Children‘s Service)表示,會繼續向特朗普政府尋求解決方案(拜登政府在最後幾個月對此問題沒有任何更新),期待其通過外交渠道對這一問題提供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