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美医师见证:试炼是上帝化妆的祝福

上帝若给我们祝福,相信没有人拒绝。不过,若事先得知上帝用试炼苦难做祝福的包装纸,恐怕勇敢去接受的人并不多。郭惠美医师是敢于接受化了妆的祝福的少数人,在试炼中,她靠著上帝的恩典打开苦难的包装纸,结果迎来双倍的祝福。

"上帝送给我化了妆的祝福。起初我也软弱过,但当我带著信心勇敢去接受后,才发现这化了妆的祝福是多么的美好,体会到上帝在其中所摆下的美意。"这是经历人生高峰与低谷后,郭医师心灵深处迸发出来的信仰告白。她的奇妙见证让人仿佛重温了"约伯记"……

二十年马拉松式祷告终领丈夫归主

很多基督徒都表示:传福音难,向亲人传福音更难。郭医师对此亦深有同感。为了让自己的丈夫信主,她坚持了二十年马拉松式的祷告,对郭医师来讲,这是不小的试炼,亦是信心和忍耐的课。

谈起自己的丈夫陈彰弟兄,郭医师向记者倾诉起了自己大学时代的"罗曼史"。他们原来是台大医学院的同学,记得陈弟兄向她展开追求时,她提出一个要求:"若要交往,必须去教会。"对爱情很执著的陈弟兄满口答应下来。

既然答应女友去教会,他就恪守诺言,绝不马虎。除了热心参加教会的聚会,陈弟兄对上帝的话语亦非常追求,把整本圣经从头读到尾,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将很多经文熟悉,他学习圣经的火热劲头就连郭医师也刮目相看。不过,在基督教信仰大门外徘徊的陈弟兄,久久无法入门,让郭医师非常心急。

陈弟兄才智过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台大医学院毕业后荣获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全额奖学金,与郭医师一同赴美,顺利取得免疫学博士学位。但在信仰道路上,郭医师认为陈弟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虽然他对圣经很熟悉、能脱口而出不少经文,但都停留在理性环节与知性层次上。为此,郭医师常劝导他"欲读懂上帝的话语,需要用『心』、而非『头脑』,否则我们永远无法遇见上帝。"

然而,劝告归劝告,若没有上帝的大能,改变一个人岂能单靠几句劝告就奏效?深知这一点的郭医师,每日跪下来俯伏在主面前,求上帝早日感动丈夫信主。可谁料想到,这一祷告等待就是二十年!后来,郭医师向子女讲述这段曲折经历,孩子们对她开玩笑说,"早知如此,当初你找个信主的男友就好了。"玩笑归玩笑,郭医师却不后悔,倘若时光可以重来,她称自己还会选择现在的"另一半"。

郭医师说,陈弟兄对爱很痴情,甘为她付出一切,这份真心成为自己坚持二十年马拉松式祷告的动力。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一个难信主的丈夫在身边,反倒激励她的生命不断更新成长,使她与家人的交往中活出基督的生命。

其实向陌生人传福音一般相对容易些,但是对于自己的亲人反而困难。郭医师解释说,丈夫对她太熟悉了,自己如同"鱼缸里的小鱼",其一言一行都在他眼中,若她的行为、生命没有进步,即便讲得再好听,也很难让丈夫信服,甚至是成为他信仰的绊脚石。因此郭医师明白化难为易的课作在丈夫身上,而是首先作在她自己身上。为此,她祈求上帝的光照亮自己的心,使她谨慎言行,遵守主道。

上帝不负有心人,经过二十年的试炼,上帝终于成就她的祷告——陈弟兄受圣灵感动决志信主并受洗归入教会,圆了她的美梦。现在夫妻俩携手走天路,同心事奉主,把荣耀归给天父。

在事奉、家庭、职场上荣神益人

郭医师在事奉、家庭与职场上都尽职尽责,做到荣上帝益人。在职场上,她是一名德才兼备的医师,赢得患者朋友的广泛好评;在家庭,她相夫教子,是好妻子、好母亲,在她生命的影响下,丈夫、孩子们都归入主的名下,成为虔诚的基督徒;在事奉中,她为主摆上自己所有的恩赐,热心参与各样圣工,无论是教会内的服事,还是海外的宣教都可见到她的身影。

曾有人向她请教平衡事奉、家庭与职场的秘诀,她总结自己的心得说,"首先将时间分别为圣,其次是做事要专心。"详细来讲就是基督徒要把自己为主服事、陪伴家人和工作的时间合理安排好,特别是要保守好属于上帝的时间,不能因为忙碌而减少自己与上帝亲近的机会。

另外,基督徒无论做何事,都要投入100%的精力,不可有私心杂念。比如在工作中,为了避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郭医师绝不会在办公桌上放私人的东西,这样可以把自己的全副精力都投入在病患身上。

谈及事奉话题,记者还了解到,在郭医师的支持下,她在曼哈顿成立的英文查经班已有十八年之久的历史。分享查经班的事工时,郭医师回忆早在纽约求学期间,她就与来自台湾的弟兄姊妹一起在曼哈顿开始了查经班。靠主恩典,查经班不断壮大,最终发展成教会。之后,教会迁移至皇后区。

虽然教会从曼哈顿迁走,但郭医师对曼哈顿的福音工作仍充满负担。后来她接到一些朋友的电话,得知他们的孩子在曼哈顿读书或做事,需要有人在那里提供属灵的场所。于是在不断的祷告寻求中,郭医师最终从上帝领受到异象,将曼哈顿的查经班事工延续下来。

多年来,郭医师为查经班圣工无私摆上金钱和时间。过去最辛苦的时候,郭医师要提前悉心预备经文,一下班就要立刻赶至查经班,身上压力不小。好在后来得到她教会英文部牧师的参与支持,使郭医师的担子减轻了许多。

郭医师认为查经班不仅是基督徒学习上帝话语的地方,亦要肩负起传福音的使命,她常鼓励查经班的弟兄姊妹携未信的朋友参加,让他们聆听到福音。为给慕道朋友创造最舒适、最轻松的环境,所以郭医师把查经班设在厅内,不让他们感到拘束。只要弟兄姊妹生命成长、有人重生得救就是给她的最大安慰。

然而,十八年的查经班服事之路并非一直平坦,中间亦经历过挫折,甚至让郭医师萌发中途放弃的念头,幸好上帝及时给她启示鼓励她坚持到底。郭医师回忆说,有一次,查经班的人数突然变得很少,算她在内只有4个人。这使她非常难过,她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查经班的人数不增反减,袮是让我将它停止还是继续坚持?求袮给我指示,倘若下次参加人数不超过四人,就表明袮让我将查经班停下来;若袮的心意并非如此,就请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结果郭医师欣喜地发现下一次出席查经班的人增加很多,垂听祷告的上帝用事实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经过此事的考验,郭医师更加坚定发展查经班的信心。

大灾难临身,她倚靠主恩得胜

如果把郭医师之前遭遇到的试炼比作小考、中考,那么2008年10月的一场大病则看作是对她的大考。郭医师追忆说,那场大病实在来得太突然,其实她的身体之前一直很健康,从小到大很少患病,直到后来她突感自己的身体太疲倦,作了很多检查都查不出病因,最后妇科检查出她患有卵巢癌,身体肿瘤指数比正常人高出100倍。

这一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打在郭医师家人的头上,丈夫、孩子闻讯后泪如泉涌,抱在郭医师身上嚎啕大哭。她的丈夫抱怨上帝太不公平,为何允许灾难临到爱主至深的妻子上。不过,身患重病的郭医师却显得很冷静,她还反过来安慰家人。

郭医师坦然自己内心也有软弱和惧怕,但深信充满慈爱的上帝送给她的是用苦难化妆的祝福。她鼓励家人说,圣经指出基督徒在世上会遭遇各样患难,但患难可让基督徒更加经历上帝、显出上帝的恩典。

面对人生苦难,郭医师把自己的生死完全交托给上帝,无论结果如何她都欣然接受。她曾向上帝祷告说,"若袮要把我接回天家,我会很高兴,因为无论服事、家庭还是职场上,我都尽职尽责,没有任何遗憾了。若袮让我留在这世界上,就求袮医治我。"

在祷告上,郭医师一家人并不孤独,因为教会与查经班的弟兄姊妹、以及她的患者朋友们都在为她病情好转而祷告。过去,郭医师多次义务地帮助教会的弟兄姊妹看诊治病,还为患者祷告。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治疗期间,很多曾受助于郭医师的弟兄姊妹、患者朋友纷纷跑来看望,并带来食物、补品、鲜花水果送给她,并不住的为她祷告。他们的真情与热情让郭医师大为感动。

虽然有很多人为她的身体健康祷告,但其治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郭医师的体质比较特殊,很容易对药物产生过敏,找到适合她体质的药物绝非易事。获悉此严峻情况的人都替郭医师捏把汗,但她却一点也不担心,内心充满了喜乐,因为她已得胜死亡的恐惧,把自己的生死完全交给上帝,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喜乐面对。

最后,垂听祷告的上帝再次用事实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让她留在世上继续传扬福音、见证主名。在治疗末期,上帝用祂大能的双手再次彰显医治的奇迹,使郭医师顺利通过一场有惊无险的考验。

距病情痊愈还不足一年,若换了别人可能还担心病情是否会反弹,但郭医师却一点也不放在心上,继续努力事主。对她来讲,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推动主的圣工。她分享说,眼下她最大的盼望,就是上帝能大大使用查经班使其成为祝福的管道,把基督的救恩向更多人传扬。

  • 专访:富勒神学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会经验,启示亚裔移民教会

    专访:富勒神学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会经验,启示亚裔移民教会

    作为一位牧师、教授,Dr. Alexia Salvatierra拥有38年牧会经验,并在美国的拉美裔移民教会中有深度参与及属灵影响。在最近接受《基督日报》采访中,她回顾了自己对拉美移民教会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移民教会中代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分享了如何通过对话与和解来跨越这些代际鸿沟。她的观点不仅对拉美移民教会具有指导意义,对亚裔美国教会也有著深刻的借鉴作用。

  • 赞美之泉2025年亚洲巡回演唱会将覆盖5国11城 培育新一代敬拜者

    全球华人敬拜音乐事工赞美之泉(Stream of Praise)近日正式公布其2025年亚洲巡回演唱会及暑期儿童敬拜特会行程,涵盖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多个城市。这次巡回不仅包括敬拜赞美,还包含敬拜培训、女性特会及暑期儿童敬拜特会。

  • 狄更斯经典信仰作品搬上荧屏 《万王之王》预计复活节上映

    由Angel Studios制作的动画电影《万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计划于2025年4月11日全球上映。这部作品以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一位富有想像力的男孩在父亲的讲述中领略耶稣基督一生的传奇。

  • 观点:人工智能与社交媒体,基督徒应如何看待潜在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天里,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以低成本,制作出了类似的人工智能模型,震惊了科技界(以及美国股市)。再往前几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结束第三方事实审查计划;2024年末,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社交媒体年龄限制法,以保护年轻人。技术变革已经主导了2025年的开始。AI对我们理解上帝和社区有何影响,全球基督教看法不一。

  • 美福音派收养机构继续关注中国收养问题

    自2024年8月中国终止跨国收养项目以来,近300个美国家庭陷入困境。美国福音派收养机构"生命线儿童服务机构"(Lifeline Children‘s Service)表示,会继续向特朗普政府寻求解决方案(拜登政府在最后几个月对此问题没有任何更新),期待其通过外交渠道对这一问题提供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