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天主持会议的是香港基督教联会出版部委员吴思源,其他到场的教牧领袖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副教授龚立人博士、阡陌社区浸信教会主任林以诺牧师、影音使团总干事袁文辉、播道会乐泉堂主任莫树坚牧师、基督教联会副主席郑昌国牧师。
首先,各位教牧领袖都对"创意"本身抱有正面及积极的态度,并赞同应随著时代的改变在布道中加入不同的创意。至于创意娱乐化,大家则表示应在吸引观衆之前,首先考虑能否达到传递真理的目的。
那麽娱乐是否能承载福音呢?与会者都认爲传福音的模式并无限制,最重要的是给受众带来福音及生命的反思。莫树坚牧师引述学者李欧梵的一篇文章指出,周星驰电影中的喜剧及无厘头文化也为年轻人带来生命的反思和啓迪,这説明娱乐也能承载生命讯息。而龚立人博士则担心,片面追求娱乐化可能令教会受到庸俗、挖苦和煽情风气的影响。
会议中提出的一个案例是林以诺牧师从2000年开始举办的"稣哥Show"。林以诺牧师近年来巡回全球各地华人社区,举办过多场娱乐性较强的布道会,题目包括"吾男吾女栋笃笑"、"Yeah Show"以及这次会议上提到的"稣哥Show"等。郑昌国牧师表示,将耶稣称爲"稣哥"有将其"矮化"之嫌,并指出对他来説,传福音的底綫是"不能将布道变成娱乐"。
而林以诺牧师则回应说,很多人实际上认爲"稣哥"是对耶稣的尊称,很多人对"稣哥Show"有误解,是因为不明白社会的文化表达模式,是基督教对外界文化的脱节。他又表示使人悔改信主幷非讲员的能力。他又说,每当"稣哥Show"呼召时,走到台前的人都是流著略U来,而非笑著下来的,他相信这必定是圣灵的工作。
不过,另一个趋势——布道会"明星效应"则引起了与会领袖的共同忧虑。林以诺牧师更表示,近年布道会对明星的滥用已经到了"凄惨"的地步。针对这一问题,数位领袖提出几个值得当今教会反思的问题——
莫树坚牧师认爲,越来越多教会请艺人作见证,是因爲传统见证模式——讲述信主前后对比、信主过程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需要更有力量打动人心的见证。
林以诺牧师认爲一些教会并不真正重视布道工作,往往只在圣诞节、复活节举办布道会。郑昌国牧师则说,布道会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更需要的是有布道恩赐的牧者来主领,今天的教会要培养真正有布道及宣教能力的人材。而林以诺牧师更指出,正是因爲教会和神学院没有培养出有影响力的布道人材、教会亦不愿在培养人材上投放资源,才会造成依靠艺人知名度吸引受众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