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在基督徒信仰及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在舊約聖經裏面,神的選民以色列百姓以遵守律法來將自己分別為聖,可是這些律法對現代基督徒的生活來説卻是非常陌生的。面對當今時代的潮流,究竟何謂「聖潔」?三一神學院新約系副教授鮑維均博士上週五在三藩市的一個系列講座上,通過詮釋路加的信息,帶領會眾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一開始,鮑博士先為整個講座立下序論。他説,路加著作是神聖歷史的成全。路加著作記錄了耶穌在世時所講過的種種比喻和所行的事跡,包括耶穌跟税吏妓女等罪人同枱吃飯、在安息日治病等;另外他所寫的使徒行傳亦把最初教會的光景表述出來。這些故事逐一挑戰猶太人對「聖潔」的理解。
根據舊約聖經,猶太人所理解的「聖潔」的意思就是分離,包括與世俗、其他人及與其他假神分離。神創造時早已有「分離」這個概念,創世記記錄祂將黑暗與光明分開。神呼召亞伯拉罕的時候,命令他離開本地本族夫家,這也是一種分離。鮑博士形容以色列家的揀選是「創造的高潮」,是神通過這樣的分離來創造一批新的子民,為了成全新天新地。 以色列百姓過逾越節,也是神對他們的教導,叫他們不再與埃及的外邦人混在一起。再談到食物,舊約中列明很多所謂「不潔凈」的動物,其中包括爬蟲類、兩棲類、沒有鱗的魚等等,這些以色列人都不可以吃。但仔細觀察的話,其實這些動物不見得是「有毒」,牠們之所以被定為「不潔凈」大概只是因為牠們可被歸入兩種類別,即所謂的「不倫不類」。總括來説,舊約所謂的「聖潔」就是「不可混合,可以分明地被區別出來」的一種概念,讓我們明白到「分離」在聖潔中的重要性。
這樣説來,有沒有所謂比較聖潔的地方、聖潔的日子和聖潔的人物呢?鮑博士通過路加著作與舊約聖經的律法做對比,指出耶穌來到世上來的時候,帶來了有關「聖潔」的新的觀念,「聖潔」不再只是限於人所定的某個日子、某件物件或某個人物。路加著作對當時死守律法的猶太人來説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聖地:與神相遇
所謂的「聖地」,曾經在出埃及記三章5節出現過,神向摩西顯現的時候對他説「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脱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在使徒行傳裏面,路加多次討論和挑戰有關聖地的觀念。
使徒行傳6-7章,記載了司提反與猶太會堂的人之間的爭論。猶太會堂的人作假見證斥責司提反「不住的糟踐聖所和律法」(徒六章13-14節)。在巴勒斯坦聖地之外長大的司提反,他跟猶太人對於聖地的看法有顯著不同。使徒行傳七章,他全力地反駁猶太人,引經據典地把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所經歷的故事説明瞭一遍。徒七章2節,司提反特別指出「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米所波大米還未住哈蘭的時候,榮耀的神向他顯現」,強調神是在聖地之外的地方呼召亞伯拉罕的。不但如此,約瑟蒙得神的同在與保守,救他脱離一切苦難的時候,也是在聖地之外埃及的時候(徒七章9節)。直到摩西的時代,摩西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神就在紅海、在曠野,四十年間行了奇事神蹟。由此可見,神的能力和作為並不限於猶太人所看為「聖地」的耶路撒冷。
徒七章44-45節,司提反講到祖宗們相繼承受的帳幕,從約書亞一直存到大衞,卻對聖殿和律法隻字不提。對於猶太人為神造成聖殿的做法,司提反直接指出「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徒七章48節)。相反,司提反對帳幕情有獨鐘,是因為那是「神吩咐摩西叫他照所看見的樣式做的」(徒七章44節)。
路加通過司提反要帶出的信息是,神並不住在人所造的地方,祂的工作並不只是限制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再引申來説,福音要傳到外邦人當中,傳遍撒瑪利亞全地,直到地極。耶穌在世的時候,也與罪人同枱吃飯,住在罪人的家,甚至向撒瑪利亞人傳福音。這些都令猶太人非常憤怒,因為他們一直都自以為是神的選民,神的拯救只會臨到他們身上,而外邦人是註定要滅亡的。猶太人以為至聖者只是在至聖所中的那一位,但他們不明白耶穌自己就是至聖者。路加著作中記載耶穌和使徒們的事跡,都把猶太人「聖地」的觀點破碎了。
聖日:救贖的標記
守安息日是猶太人的傳統。十誡中的其中一條就是守安息日,因為神在六日之內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人們當紀念這一天(出二十章8-11節)。另外申命記五章15節,也有説守安息日是「為紀念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祂的百姓從埃及中領出來」。鮑博士向會眾發出疑問「究竟這兩者有沒有矛盾呢?」
鮑博士指出,其實創造和救贖是有同樣的意思的。救贖的計劃是從神揀選祂的百姓開始,神創造祂的子民來繼承祂的國度。守安息日是紀念神的救贖和創造並沒有矛盾。
鮑博士引出路加福音四章來進一步説明「聖日」的意義。耶穌在安息日向猶太人宣告「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悦納人的禧年。」(路四章18-19節)換句話説,耶穌宣佈,在安息日將要應驗以賽亞先知有關禧年的預言,這是神所悦納的日子,於是他在安息日治病和趕鬼,叫很多人得救。耶穌的行動使猶太人都怒氣滿胸。通過這件事,路加要帶出非常重要的一點:安息日要成全,現在就是神悦納人的時候,但是人卻不接受神。
安息日是紀念神的工作和救贖,祂創造祂的子民,承受祂的國度,頒佈新的律法。「聖日」的概念不是指定下了某一個日子是特別聖潔的,而是作為救贖者的耶穌,他自己就是安息日的主。只有耶穌是聖潔的,我們是敬拜耶穌,而不是讓安息日成為我們的偶像。
聖民:敬拜萬物的創造者
吃飯能夠界定一個民族的文化和身份,作為神的選民的猶太人因此對此特別重視,嚴謹地遵守不可吃的和不可跟誰吃飯的一些律法。耶穌來到世上,首先做的也是在這些方面重新立了標準,為「聖民」的概念下一個新的定義。
路加福音十五章2節記載耶穌「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遭到了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紛紛,因為根據猶太人的律法,猶太人是不可以跟罪人來往和吃飯的。看四福音書的時候,可以看到耶穌一再而三地與外邦人和罪人吃飯,意思是要向猶太人強調,這些人也是神所接受的。
更加深刻的例子記載在使徒行傳十章,神在異象中命令彼得吃俗物和不潔凈的,彼得不肯吃,於是神對他説「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徒十章15節)直到後來彼得遇見了外邦的百夫長哥尼流,他才明白到「神是不偏待人。 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悦納」(徒十章34-35節)。
猶太人看重的有關食物和宴席的律法,作為他們把自己分別為聖潔的條件;路加著作直接地挑戰了這些觀念,指出「聖民」其實是包括神所悦納的萬國萬民,而非只是按照肉體和傳統的猶太人,為「聖民」下了一個新的定義。
聖潔的事奉:再思管家的職責
再講到有關事奉的課題,使徒行傳六章描述十二使徒在眾人當中挑選七人去專門管理飯食,好讓他們自己可以傳道禱告的事情為念。作者路加把這七個人所行的事情詳細記錄,形容他們是「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徒六章3節),其中一位是司提反,他向猶太會堂的人講道,後來更為主殉道了;另外一位叫腓力的,也到了外邦人當中宣教。看來這七個人並不只是管理吃喝的事情這麼簡單,他們所做的傳福音工作也不比十二使徒少。
鮑博士交代了一些背景。徒六章1節「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寡婦一直是被猶太人會堂所照顧的,但是她們信主之後,最初教會可能一時間還未處理到大批寡婦的問題,於是引起了埋怨。這亦促使了十二使徒挑選七個人去處理。
鮑博士指出,這樣的埋怨不只是跟膳食有關,其實是關於與不潔凈的人吃飯的問題。當時在最初的教會中,出現了寡婦不被接納的情況。路加福音二十一章1-3節,特別記載了耶穌接納寡婦的奉獻,雖然她投的兩個銀錢比其他人的都少,但是耶穌看這更加為寶貴。福音書裏面也有記載了耶穌很多次的與寡婦的接觸。耶穌已經樹立好榜樣給使徒們,可是在使徒行傳再次看到使徒們犯下同樣的錯誤。
路加福音二十二章有描述了耶穌的最後晚。耶穌對門徒們説 「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路二十二章27節),耶穌自己就是一個在飯桌上服事的人。鮑博士説,耶穌所謂「在飯桌上服事」的意思是接納那些被遺棄的人。同樣,在使徒行傳被委任負責管理飯食的這七個人,他們的職份不只是乘飯分菜這麼簡單的,他們也是在擔當接納被遺棄羣體的事工。十二個使徒所錯看的,就是他們自己的使命,他們不知道傳道禱告的服事是什麼,反而負責管理膳食的七個人去完成了。七個人不但向猶太會堂的人講道,也向撒瑪利亞人講道,與被遺棄的人同在,接納他們。
鮑博士指出,路加著作通過使徒行傳六章來教導我們如何去延續耶穌的聖工,那就是要接納被遺棄的人,將福音傳遍撒瑪利亞,直到地極。路加把那七個管理飯食的人形容為「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一點都不錯。鮑博士勸勉信徒,今天來到教會不只是自己享受吃吃喝喝,更要效法基督自己「在飯桌上服事」,承擔大使命。
以上講座由美國環球聖經公會與溢樂華人浸信會聯合舉辦,題為「恩典與倫理—— 從路加資訊面對當今潮流」,上週五晚及週六分別舉行了三場,題為「聖潔的再思」、「十誡的再思」及「現實的再思」。第一晚全場滿座,約有260人左右,反應踴躍。
講員簡介
鮑維均博士現時於三一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任新約系副教授。惠頓大學古典文學文學士 (B.A.),惠頓大學新約研究文學碩士(M.A.),哈佛大學神學研究碩士 (M.T.S),文學碩士(M.A.)及哲學博士(Ph.D.) 。天道聖經註釋新約主編。
相關新聞:
鮑維均博士以路加著作再思十誡與現實(2010.02.04)
-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萊塢明星分享洛杉磯大火動態 表示「我們信靠上帝」
好萊塢明星克裡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磯附近的野火發生後首次回到家中,並於1月22日更新了災後動態。這位直言不諱的基督徒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感謝大家的禱告和支持。他表示,盡管損失慘重,但「我們堅韌,並且信靠上帝,把這一切視為一種祝福。」
-
帶著「重刑犯身分」就職的總統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