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联会培灵会论偏见:陈讴明:少少行动打破千百年仇恨

华联会培灵会论偏见:陈讴明:少少行动打破千百年仇恨
华联会培灵会论偏见:陈讴明:少少行动打破千百年仇恨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11月1至7日举行第29届培灵奋兴大会,主题"天国的使命──从路加福音看耶稣的训导",陈讴明大主教在第二天以"打破偏见"为题,引用路加福音4章21至30节,提醒我们小心对人对世界存著偏差,盼人被福音光照看到光明:"少少的行动可打破千百年的仇恨!"并希望这种精神存在教会之中。

香港圣公会教省主教长陈讴明大主在讲道中指出,耶稣在安息日进入会堂传道,被要求给一段圣经,耶稣所讲正是应验弥赛亚来临(路加福音8:18、21节)。弥赛亚就是犹太人一直梦寐以求出现的人物,以赛亚先知说当弥赛亚来临的时候传福音给贫穷人、宣告被掳的得释放、失明的得看见、受压迫的得自由等,然而耶稣受人藐视指祂"不是约瑟的儿子吗?"

民众的论述基于强烈的偏见,一方面等待耶稣来临拯救他们,另一方面嫌祂的出生卑微,这叫做"偏见的重叠",耶稣回应没有一个先知在本乡受到欢迎,意思是祂只会向外邦人行奇迹,但不会在他们面前:"我跟你们一起长大,你们想当然觉得已经看透了我,外邦人却会相信我,所以他们要看到奇迹。"

耶稣并引用两个古代先知比喻自己的身份:以利亚先、以利沙,两位先知同样对异邦外族人显示上主的仁慈和救赎,两位先知处于以色列混乱时代,但上主始终主导历史的进展与选民的命运,祂差遣自己的先知接连来到选民当中,表达祂仍要扶持著选民国族。

耶稣提醒他们不要以上帝特选的子民自居而骄傲自持,上帝的仁慈与救赎不会局限在选民身上,这种偏见不单构成人际之间误会和世界动乱,更加是人抗拒真理的主因。

陈讴明引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近代政治学之父马基维利(Niccolo Machiavell),认为要团结一个内部群体必须创造共同的敌人,敌人的存在可以使自己人团结一致对外。这套用在拿撒勒群众,他们视一切外邦人为敌人,希望加强自己的民族团结。

福音是让我们承认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对自己对人存在不同的偏差,当人被福音的光照亮时才看到自己和世界阴暗面,也看到自己和他人能够发出光明的一面,于是便能够认识甚么是真理了。

陈讴明语重心长地说:"人只要付出少少的行动,便可以打破千百年的仇恨!"培灵会结束前播放泰泽诗歌《何处有仁》盼望这种精神存于教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