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錦培牧師談「中信」:「將教會帶到人羣」

身傳先於口傳,看見先於聽見
mis_20060126_ccm1s.
温哥華中信中心過了服事社會超過5年,江錦培牧師(前左一)見證中信中心是實踐著「身傳先於口傳,看見先於聽見」的城市宣教使命。
「中國信徒佈道會」是王永信牧師在1961年於美國建立,隨後在台灣、香港、菲律賓、星加坡建立辦事處。踏入80年代,華人人口在加拿大激增,加拿大「中信」應運而生,於1981年在温哥華設立辦事處。近日記者採訪了中信總幹事江錦培牧師,暢談加拿大中信事工和江牧師在中心侍奉多年的感受。他強調了中信「身傳先於口傳,看見先於聽見」的傳福音使命。

問:「中信」是一個宣教機構,而「中信中心」是一個服務機構嗎?

江:其實整個都是宣教。社會服務是城市宣教的工作,所有的都是為傳福音的使命。加拿大中信,總部辦公室在温哥華,中信中心有三個,卡加利、滿地可和卡城輔助中心。三個中心的工作都是在中信使命之下,使命宣言是「將教會帶到人羣,將人羣帶回教會」,我們去接觸人,服事人,分享信仰。

問:加拿大中信主要是事工是什麽?

江:加拿大有四個事工,第一是《中信》月刊,每年送出35萬份,第二是海外宣教,第三是城市宣教,包括中信中心的設立,第四是小城宣教,是在沒有華人教會的小鎮傳福音。這四個事工是中信的基礎。

按使徒行傳1章8節所説,「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城市是我們的「耶路撒冷」,小城是我們的「猶太全地」,「撒瑪利亞」是海外宣教;「地極」指的是宣教至還沒有到達的地方,這個靠《中信》,只要有一個地址,就可以將《中信》送去到那裏。

問:其中宣教工作包括三部分:招募及差派宣教士;在加拿大華人教會中推動差傳教育;推動短期海外宣教。你可以分享一下這三方面的實際工作情況如何?

江:海外宣教是全球中信網絡一起做的,加拿大負責招募加拿大的宣教士,宣教地主要是中南美洲,已經開始了16至17年,現在Guayaguil有兩個本地宣教士,建立起了強壯的教會。今年5月中信將有隊伍去。還有哥斯達黎加的首都聖何塞,那裏教會有自己的傳道人,那兒講西班牙語,採用傳統式的佈道。

另外歐洲也是一個宣教重點。現在歐洲沒有宣教士,中信每年暑假時組隊佈道,幫助本地人,幫助教會建立英文事工,這個已經做了4、5年。這幾年派出的宣教士不多。

與教會分享差傳異象方面,主要在教會舉辦差傳年會上。

「小城宣教」自02年開始,從西岸發展到中岸,有兩個全職宣教士負責,通過小城探訪,傳福音,我們專作小城,包括草原三省,日後將會去到新的小城。在過去05年12月的檢討會上,我們在這幾年都留意到做小城工作的模式與傳統的探訪不同,小城宣教是透過探訪,與他們認識建立信任,在探訪中在做佈道,所以頭兩年沒有果效,但是長久開去,越來越多人信主。去年就是非常好的一年。

問:去年11月在香港舉行的中信國際差會董事會會議暨差傳協商會,當中討論了什麽重要的題目和計劃嗎?

江:會議上集合了泰國、香港、澳門、澳洲、加拿大、美國、新加坡和牛西蘭等之「中信」董事,講各地事工。基本上確定中信分區差傳的事工,加拿大負責歐洲和南美洲,香港負責亞洲,澳洲負責南太平洋,各區分區做事,分享資源。會上並確定了一個怎樣為一個認可的「中信」。今年會議定在泰國舉行。

問:你認爲加拿大華人教會在差傳上有何獨特性?

江:加拿大華人教會在差傳上,有很多地方可以投入更多。現在比起10年8年前,教會對城市宣教關心了,以前差傳還不是教會的事工之一。教牧同工有社關小組,教會多了對社會的行動。但是還有很多地方要改善,很多地方不夠的,比如全世界的華人宣教士不多,比較慢,有不同原因,我看到的是釵h華人移民,到這裡植根了,叫他們再植根不容易。所以我的盼望在下一代,作本地的青少年差傳工作更容易。

問:中信中心是社會服務和城市宣教的事工,你可以説一下你對「中信」2006年的期望嗎?

問:「社會服務」是「社會關懷」,愛周圍的人,在外邊的公衆關心社會,作光作鹽。中信的使命宣言是「將教會帶到人羣」,在後現代時代,見證基督徒的生命,這個不是隻説不做的。這100年來是以講福音爲主,但是要又行動去做去參與,兩者平衡的。為耶穌作見證,叫他們見到我們的好行爲,才去聽我們的福音,講和做是平衡的。

宣教事工發展下去,每個方向都靠神的力量。《中信》月刊發行越寬越好,宣教士更深的投入越好。小城宣教,起初教會不敢做,但是現在我們一直都與教會一起做,大家認同此異象去做。我看到了很多弟兄姊妹親身參與,希望之後每個地區都大力推動,大方向大主題地去做。

問:那麽擔任總幹事6年,您可以談談您的事奉體會嗎?

江:從牧會到中信總幹事,令我開闊視野,更大的機會,更多的挑戰。我看到除了牧養教會之外,還有很大的需要。不管教會多大,比起整個社會,其實很小很少。最新教會的統計,全加拿大100萬華人,基督徒只佔5.5% 。還有釵h華人在其他國家,所以給我很大的挑戰。我放下牧會,抽時間做教會教導的工作,這個也是一個挑戰,可以將我所學到的帶回教會。

在中信,很多工作需要做,但人手不夠,不能做所有事。從我第一日加入中信,就感受到五餅二魚,只要肯放在上帝的手,就能餵飽5,000人。我在不夠下不斷學習,學習神,將不夠成爲足夠。機構服事有很大的挑戰和難關。教會很多時候資源很足夠,但機構非常缺乏。

我們很多接觸社會,讓社會看到中信中心與社會很一致的,一樣與他們慶祝新年,比如我們這次慶祝中國新年舉辦的「天情,民族情」綜藝晚會,我們不是隻唱聖詩,唱大家都熟悉的歌,有粵曲,有中國音樂,唱歌的也不是全部是基督徒。 中信説的「將教會帶到人羣」,是在人羣與社會中找共同的地方,在與對方建立關係之後,他們見到在這共同的地方裡基督徒的不同,是因爲基督教的信仰,他們就比較容易接受基督教。

傳福音可以説最容易,但是讓人信耶穌不只停留在講福音,而是如何成爲耶穌的門徒,重點在「信」。耶穌叫人是做門徒,不是信徒。全人福音不只是講,而是包括靈魂與身子。一般傳統教會對傳福音的理解是講福音,中信中心在革新中,改變傳福音等於講福音的觀念。

如果社會與教會分割了,讓人去到道的門口就停止了。神叫信徒進去社會,作光作鹽,將光照在人前,所以教會要進入社會。社會與教會兩者有共同,比如大家都會面對大選,大家都是移民等都是我們的共同,我們就這些共同裏接觸他們。讓他們知道基督徒的不同在於信仰。當他看到和感受到基督徒的關心,他們的生命就不同。如果中信中心只是做社會服務,那麽交給「中僑」和政府部門就可以了,「中信」與社會服務的不同,是在共同中見證信仰。




相關新聞:温哥華中信中心「全人關懷」服務五載(200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