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會:胡志偉盼移民者融入當地教會成領袖

交流會:胡志偉盼移民者融入當地教會成領袖
交流會:胡志偉盼移民者融入當地教會成領袖

散居海外港人信徒網上社羣港風之谷4月舉辦交流會,探討華人教會實況,細數教會歷史的流散例子,移居英國的胡志偉牧師鼓勵港人參加西人教會融入當地,將來成為教會的領袖,將港人的聲音帶進去。

教會歷史的流散例子

教會更新運動前總幹事、港風之谷顧問胡志偉牧師去年3月移居英國,他在交流會指出歷史中的流散例子不少。

例如君士坦丁堡迫逼基督徒,促使他們逃亡;中世紀修道院運動代表一班追求靈性的基督徒不滿當時教會腐化,將自己放逐組成羣體,在歐洲建立修道院羣居生活;宗教改革時期加爾文走難到日內瓦展開中教改革;17世紀英國基督徒不滿國教走難到荷蘭,發展至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到美洲新大陸建立理想的教會生活,

澳洲神學教育工作者、港風之谷顧問黃啟泰牧師指出,第三世紀拉丁教父居普良因教會遭遇逼迫面臨逃亡命運,其後逼迫再次臨到而殉道;改革時期重洗派被迫離開原居地,人類歷史遷徙可能是常態;客家人是遷徙羣體,不同處是在定居地仍然維持客家族羣的特色,作為基督徒縱使流散也有終點:回歸到上帝。

美國教會牧者陳崇基牧師指,神的子民流散過程中有不少衝擊,不同猶太的族羣對回歸有不同的理解;新約耶穌對回歸有另一種詮釋,並非回到聖殿;華人亦是散居海外的民族。

上一代華人教會保守求安定

陳崇基繼而指出華人教會在美的發展,他於90年代赴美留學及隨同家人移民,在美國70、80年代留學生在當地組織查經班,逐漸建立教會,北美教會從這傳統出來,移民者有一種上流的心態,並且帶進教會,因此北美華人教會比較保守,將以往在香港教會熟悉的帶進教會,好像同鄉會尋求安定,天國公民的身分非常之弱,今天遇到的衝擊不知怎樣回應,這是北美華人教會的弊病。

鄺偉志牧師分享,澳洲教會優處是熱心、弊處是保守;不過網絡世界資訊流通,神學討論已貼近時代。

澳洲華人教會的情況,陳崇基表示香港97問題引發移民,教會在80、90年代發展興旺,會眾多為上流階級,尋求安定;其他因素是語言不通、融入不到主流文化,好處是同鄉會式教會發揮作用,互相照顧多人信主。華人與社區隔膜有其原因,並非刻意,新一代移民者需要思考如何向前,發揮天國公民身分。

政治立場不同擔心排華

胡志偉則指,現時移民英國的港人未必加入華人教會,反而參加西人教會,但西方信徒與華人政治立場迥然,面對世界政局立場不同,如烏俄戰爭、中國等,擔心英國各地教會出現排華現象。

在英國布里斯托,有英語和廣東話混合式教會,胡志偉鼓勵港人參加西人教會,融入當地社會,將來成為教會的領袖,將港人的聲音帶進去。

該節目由港風之谷、城匯網台Urban Voice Channel、鄺牧道頻三台聯播,主題為「流散/流放」神學初探 (下):華人教會實況,於4月16日播出。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