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美國福音派神學的反思與走向

蕭保羅博士:福音派的神學家不能再躲在美國
1947年以來的福音派運動,至今剛好是六十年,而在福音派神學濃罩日深的美國神學界、教會,在面對全球一體化的政經進程、九一一後湧現的新政治格局,以及挾帶多元文化思潮的後現代衝擊下,對於現今「持守純正」的福音派神學帶來怎樣的覺悟?帶有福音派背景、目前任教於美國紐約奈役大學宣道神學院的蕭保羅博士表示,「福音派的神學家不能再躲在美國。」

建構全球化下的神學省思

正如2005年全城熱賣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才剛滿一年就已經有修訂本,足見這股全球化的力量是多麼「變動不居」,而全球、本地兩者之間的互動,亦衍生出另一種社會現象──“Global-Localization”,一種既是全球、又是本地的兩股趨勢結合在一起。而福音派的神學,乃至「基督信仰」本身在這股思潮中的省思又是如何?

從二十世紀初到如今,基督徒的人口分佈呈現逆轉的趨勢,歐美基督徒人口的大幅下降,基督教的重心偏移至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一股「第三世界」的神學思潮正慢慢崛起,蕭保羅教授認為眼前的問題,就是(美國)福音派神學家能否謙卑與「第三世界」的神學家對話,好叫西方神學更適用於全球。

福音派神學的新視野

對於福音派神學的省思和走向,蕭教授坦言福音派神學理應注重神學的「智慧」,而非徒於理性、知識層面。他坦言,「西方教會的神學就是智慧神學」,從四世紀奧古斯丁、中世紀安瑟倫主教,到馬丁路德的唯獨思想,均認為最高的智慧就是「(十字架)得救的智慧」,正如偏離「救贖」的神學更是錯誤的神學。

而改教先鋒加爾文在《基督教教義》中,直認「神的知識本是神的智慧」,透過《聖經》可以看清埋藏在我們心中神的知識,除掉所有困惑、使自己更能認識上帝。

因此,福音派神學著重知識,而忽略了神學家、信徒的靈命養成,正如後現代主義對「知識至上」(Knowledge is Power)的反撲,唯福音派神學六十年以來浸淫在知識的汪洋中,蕭教授認為神學研究,除了高舉神學的智慧外,首要是牧養和宣教的弁遄A任何的神學教義,簡單來説都是叫人敬畏上帝,並在生活、課堂上經歷衪的同在。

他坦言「基督教的上帝是宣教的神」,因此從事神學研究的終究的目是把上帝的福音、救贖的信息向世人分享、傳揚,相反福音派神學卻忽略這種與人羣間的互動、需要。

其次,蕭教授對福音派神學的思考,必須脱離簡單的線性歸納、演繹法,換句話説,就是把《聖經》從歷史、客觀的事實(Facts)中釋放出來。

從五、六十年代起,福音派就是建構在這些「事實」上,但他坦言「沒有一個事實,可以自己幫自己來講話」,必定會經過詮釋、解釋的過程,所以在神學之先,就有詮釋的問題,而釵h神學的問題就是詮釋的問題。因此,正確的詮釋是十分重要的,他再次重申「沒有事實可以替自己講話的」。

最後,就是超越命題性的真理(啓示),他表示上一代的神學家,他們把《聖經》整理成命題、邏輯的方式來思考,但是並非如此單純、簡單,當中會涉及《聖經》文體的問題,因此不能只以單一文體的方式來詮釋,可是,福音派的缺點就是把全部成為邏輯的命題。